在界首市泉阳镇回族教门行政村,71岁的薄玉侠是出名的热心人,还是著名的界首“雷锋大妈团”带头人。有了纠纷,村民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请她出面调解。随着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薄玉侠“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最近,她在家乡找到了新岗位——到镇好人馆里现身说法,义务讲解好人故事。 像薄玉侠一样的热心人,在泉阳镇还有很多。这个偏远小镇曾先后涌现出4位“中国好人”。争学好人、抢做好事的现象,如今已成为泉阳镇弘扬乡风文明的一部分。 薄玉侠(左三)到村民家中开展调解工作 雷锋大妈团为群众解忧 从年轻时起,薄玉侠就是出了名的“爱管闲事”。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她和几位老姐妹又组成了乡村调解团,专门给群众化解邻里纠纷。2012年,央媒记者前来采访,为薄玉侠和老姐妹们送上一个昵称——雷锋大妈团。因助人为乐,薄玉侠当选为2013年4月份“中国好人”。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干戈变玉帛”是薄玉侠在调解工作中的重要原则。今年春天,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后,已搬去城区居住的薄玉侠急匆匆地赶回了泉阳镇。原来,村里的徐、王两家因为宅基地引发的纠纷有多年,不久前又因为徐家垒墙时偏向王家一侧50厘米引发争吵。薄玉侠分别将两家人请到村委会,谈人生讲道理,反复劝导,最终徐家补偿王家2000元钱,成功将纠纷化解。 每个月,薄玉侠总会抽出几天回到老家逛逛,只要发现乡邻们有摩擦,就会拿出“老资格”,摆事实、讲道理,帮着调解。 新旧对比劝人文明向善 除了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王振奎还有一个骄傲的身份——“中国好人”王鹏宇的父亲。 2011年9月,已经入伍的王鹏宇回家探亲,捡到装有贵重首饰及银行卡的皮包,他多方查找终于将皮包完璧归赵,也因此被评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以儿子为傲的王振奎也时刻琢磨着为家乡文明建设做点什么。2018年1月,一座由他自行搜集整理而成的农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共收藏老物件近2000件。 农俗博物馆开放后,前来参观的村民络绎不绝。每当此时,王振奎总要讲解收藏物品的来历,通过忆苦思甜,让大家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会馆建设营造良好乡风 除了农俗文化,好人展馆也是泉阳镇向外界展示乡风文明的一部分。 在泉阳镇,最让当地人骄傲的当数“好人文化馆”了。这是阜阳首座乡镇“好人馆”,落成于2017年9月份,陈列了泉阳籍的中国好人马林英、史俊峰、王鹏宇、薄玉侠和一等功臣“枪王”张雷雷等好人事迹,再现了志愿者服务、乡风文明活动开展等场景。 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泉阳镇大力推动以“好人文化”为代表的乡风文明建设,村村有好人榜,集上有好人街,公园有好人林,镇里有好人馆,好人事迹处处可见,全镇上下形成了人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局面,群众乡风文明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