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间,不能出门——在集中隔离点,房间阻隔了病毒,切断了被隔离者的行动轨迹,但没有阻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为确保集中隔离点内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我市一批基层工作者默默奋战在一线,用耐心与爱心,为被隔离人员送去关爱。日前,记者在颍泉区集中隔离点探访发现,这里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感动:祖国最安全 从踏进颍淮大地那一刻起,从韩国返回家乡的方淇,就感受到祖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格防控和家乡人民的热情温暖。 三年前,阜阳籍居民方淇远嫁韩国,自去年世界范围内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她就没有回过家乡。思乡情切,今年6月,国内外疫情形势好转时,她预订了回祖国的航班,计划回家乡看看亲人。出发前,她联系家人,让在阜亲人问清楚国外归来人员应遵守的防疫隔离措施,做到心中有数。7月底,她乘坐的国际航班落地青岛,就地进行14天隔离。随后,购买青岛回阜阳的车票,并报备了车票信息和到达时间。 8月6日5时许,方淇刚下火车,就被早已等待在那里的“专用救护车”接上,直接送往颍泉区集中隔离点。 “一到站就有专车接,时间还那么早,感到很惊讶。对比祖国和外国的防疫差距,我再次被家乡严格防控的措施震撼了。虽然还要隔离7天,生活有诸多不便,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很温暖。”8月13日,记者视频连线处于隔离期的方淇,一打开视频,她就不停诉说家乡隔离防控措施十分到位,隔离服务让人暖心。 入住隔离房间不久,工作人员就送来了当日早餐:一笼包子,一杯黑米粥、一个水煮蛋。拿着热乎乎的早餐,方淇乐呵呵地说:“回家乡隔离的日子,把我不吃早餐的毛病都治好了,生活太有规律了。” 随后的隔离生活,虽不能离开房间,但方淇时刻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最明显的就是乡音,让人特别亲切。”她表示,一开始还有些忐忑,因为个人原因,她不吃猪肉,但又怕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只得试探性告知前来送餐的工作人员李鑫。没想到,工作人员特别慎重地在她所住的318房间做了标记,此后的送餐,都谨遵习惯。 “其实,都是一些小事,但感到很温暖。”方淇告诉记者,餐食上的偏好,工作人员给予理解和帮助,其他生活方面的小问题,他们也及时解决,比如,房间里的电视遥控器失灵,原本她只是随口说一句,毕竟大部分时间都会看手机。即便如此,工作人员怀洋还是专程穿上防护服,跑上楼给调试。看着每个人那么努力的样子,方淇真切感受到家乡人的亲切。 服务:24小时不间断 8月14日,在颍泉区集中隔离点,记者做好全身消毒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后,跟随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点。进去后发现,这里如同便利店一样,24小时“营业”。 “这里是大厅,里面是我们工作的区域,二楼三楼就是隔离区。”一楼大厅的冷气一直开着,距离大厅不远处有一道小门,是隔离人员进入隔离区的专用通道,工作人员怀洋告诉记者,为避免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带来疫情传播隐患,阜阳市统一要求,每次有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回阜,都由他们专人专车接送。每一次去接隔离人员,对工作人员来说,都如同一次“大考”。 这样的“大考”没有任何预告,往往都是一通电话之后,无论何时何地,怀洋都要爬起来,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背上消毒液,随车将隔离人员接到隔离点,送到已经消杀完毕的房间里,随后再原路返回,返回路上还要对走过的道路再次进行消杀。 除了接送隔离人员外,工作人员还要为他们提供周到细心的服务。为隔离人员提供一日三餐,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李鑫和怀洋一组,每天早中晚餐时间,都要把餐食和生活用品送到隔离人员手中。 采访正值中午,记者跟着李鑫和怀洋一起做送餐准备,饭菜还未送到,两人就已经换上防护服,打开专门负责运送饭菜的大型包装袋,把送来的盒饭从餐盒中转移过来。 “因为隔离区在二楼,我们送饭都是用一次性包装袋装好,用完即刻销毁。”很快,饭菜送到并转移完成,记者跟着李鑫沿楼梯走上二楼,在二楼入口处,三道玻璃门挡住了记者,里面只有工作人员才能进入。 穿着厚厚防护服的李鑫和怀洋小心翼翼提着午餐,快速从玻璃门走过,透过玻璃门,记者看到两人分工协作,敲开隔离人员的门后,送入餐食和生活用品,回收当天上午的生活垃圾……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已过去1个小时。 再次见到李鑫和怀洋时,脱下防护服的他们上衣已经湿透,脸颊潮红。原来,楼层走道里没有空调,每送一次饭,就如同蒸1个小时的桑拿。这样的工作,他们每天要重复三次。 坚守:隔离有温情 打扫卫生、消毒、抽取核酸样本、洗床单被罩、送饭、24小时随叫随到……这是颍泉区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他们不分昼夜地坚守工作岗位,看着一批又一批隔离人员解除隔离,他们自己却与新来的隔离对象一起,继续隔离生活。 据介绍,颍泉区集中隔离点共有37个单人房间,截至记者采访时,隔离点住了24人,他们是从国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阜来阜人员,每位隔离人员来到隔离点,就会加入一个群,他们每天的生活需求都会通过这个群与外界沟通。 “能不能帮我买一块肥皂和一个盆?” “我想要一些苹果和香蕉!” …… 记者在群里看到,每个人的生活需求各不相同,但只要在允许范围内,颍泉区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都会满足。“毕竟,他们需要隔离14天,我们能够体谅他们,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都会满足。”颍泉区集中隔离点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每位隔离人员的情况都不一样,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注意隔离人员的情绪。 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爱。 在颍泉区集中隔离点的微信群里,一共有37个人,有工作人员,有来阜的被隔离人员。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素未谋面,也有人隔着防护服见过几次,但这个群将大家凝聚在一起,相互加油打气,共同渡过难关。 一般人员隔离时间为14天。但基层一线的医护人员从6月10日到岗后,就一直坚守在隔离点。他们的工作既“一成不变”,又瞬息万变,每次隔离人员留下的感谢之言,都让他们心中充满信心。 “每次有隔离人员离开,我们都十分感慨,一方面希望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早点结束,一方面也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市民素质的提升。”张勇表示,他们会继续坚守到最后一刻,保证完成每项疫情防控任务。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