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个多月的维修施工,目前阜城奎星楼维修工程已完工,并通过初步验收,有望在11月份完成最终验收。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正在拆卸施工用的脚手架(如图)。拆卸完毕后,市民就可以看到奎星楼的“新面貌”。 市文物管理中心负责人董波介绍,奎星楼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因风雨侵蚀、自然风化严重,出现塔体开裂、局部下沉、长出杂草、砖块风化等问题。今年5月,维修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因历史上维修该塔时用了现代砖块,与古塔不相匹配,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貌”的文物修复原则,这次维修更换成与塔体一致的青砖,并涂成了红色,通过全面维修保护,还原奎星楼历史原貌。 据史料记载,奎星楼原为明正德年间颍州按察分司兵备佥事孙磐、曾大显所建的东南角楼,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传,晴日登楼可望霍山,故旧志又称“望霍楼”。 历史上,奎星楼进行过多次维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1981年又进行了重修保护。此次维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修。 据了解,奎星楼本是青砖建造,在历史上被涂成红色。为什么文峰塔是青色,而奎星楼是红色?阜阳市文史专家刘奕云介绍,古建筑涂红色有严肃庄重之意,像北京的故宫、学宫、寺庙等,都是红色。奎星楼是儒士学子为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星而建的。有学宫的地方,就有奎星楼。学宫是红色的,奎星楼相对应也是红色的。 “奎星楼上的红色,是用江西、湖南的红土涂的,不易褪色。”刘奕云说,1981年,他任阜阳市文物管理小组组长时,为维修奎星楼,打报告获批资金一万元,对塔上的缺少、破损砖块进行修补,清理了塔上树丛,修建了石质围栏。他还请时任阜阳行署水利副专员的唐立全题写“奎星楼”三字,又去灵璧县大理石厂刻了石质碑刻。现在,这块碑刻还镶嵌在塔下。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