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地方堵,一会儿要好好清理。”4月19日,阜城颍淮大道路面车辆川流不息,然而针对其地下管网的检查正在进行。施工单位中建五局二公司市政管网缺陷修复工程现场负责人王进坐在电脑前,通过地下作业管道检测机器人传来的影像,将管道内部情况看得一清二楚。随着工作人员在地面上操作主控器,检测机器人在管道内依令前进、后退、左右转向,屏幕上清晰显示管道内各个角度的影像,查找管道问题非常方便。 “施工前,让它先下去探探路。”王进介绍,管道检测机器人身上装有先进的电视检测设备、高强度探照灯,中间有一个高像素摄像头,机身小巧灵活,可以深入各种尺寸的管道内部,相当于给市政管网做“肠镜”。 管道检测机器人代替人工,进入管道内部进行电视成像精细化检查,实时影像监控并存储视频或者抓拍画面,一键生成符合行业标准的检测评估报告。工程施工人员根据检测评估报告,快速精准掌握地下管道漏水、破裂、堵塞等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让修复无需‘开膛破肚’!”王进介绍,利用预处理和紫外光固化整体修复技术,可高效解决各类管道问题。 有了“肠镜”技术和紫外光固化整体修复技术,管道修复改造的施工效率大大提升。“半天至1天时间即可完成一个井段距离的管道修复改造工程。如果开挖修复,可能需要40天。”王进介绍,这两项技术已在阜城污水提质增效(厂网一体化)一期项目中广泛使用。 记者了解到,阜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厂网一体化)一期项目作为我市生态环保1号工程,能够补齐阜城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项目包含颍淮大道、颍州南路等21条市政道路管网的缺陷修复、雨污分流改造、雨污混接整治等内容,地下管线复杂,工程实施难度较大。有“肠镜”机器人助力,施工便捷许多。目前,项目施工方已经对城区3.5公里非开挖修复段管道进行了检测,并对老旧管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反馈,为今后制定养护、修复方案提供重要分析依据和指导建议。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