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合肥的一处会议室里,群情激昂。座中诸位或滔滔不绝,或怀土情深,或出谋划策。在高低起伏的各种声线里,藏不住的是难以改变的乡音——俺们都是阜阳哩! 这些年,有人孜孜不倦为家乡代言,有人恪尽职守为家乡呼喊……当日,大家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助力家乡阜阳树良好形象。 如果一个不了解阜阳的人,说起对阜阳的印象,可能会下意识脱口而出一些当地曾经发生的事情。当然,部分属于负面。多年来,因为此,让阜阳和阜阳人的真实面孔或多或少被遮挡。 阜阳地处中原,人文蔚盛,民风朴实。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华主流文化的发源地。 老子、管子、庄子等均是中原人。其中,老子思想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千载而下,“不与人争”,是阜阳百姓血液里流淌的品质。所以,外地人对阜阳人的基本印象是厚道。 阜阳人文荟萃,千古名相管仲与鲍叔牙“管鲍之交”的诚信合作成为千古美谈;北宋名相苏颂在颍州时,曾盛赞颍为善郡。 阜阳人崇德向善的品性亘古流传。我在阜阳工作时,曾采访过很多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他们的高尚精神浸润着我的灵魂。当有人质疑时,我会说,你可以不高尚,但你决不应该怀疑高尚的人,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就在我们身边。 阜阳市公交总公司的答朝荣是全国劳动模范,采访以前就多次在公交车上遇到她。她沙哑的声音充满了热情和善良。刚开始,她主动和上车的我打招呼,我还有些尴尬,可我看到她微笑的表情时,我也笑着回应了一下。有人说她是不是有点做作,可我认为她很真。许多年以来,她一直如此。一次,我从合肥回阜,晚上从火车站坐1路公交车到市区时,再次看到她在公交车上耐心提醒大家拿好行李,注意上下车安全。那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我想,当时已不需要人工售票,她可能是义务服务吧。 答朝荣的行为并不轰轰烈烈,可她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去细心提醒,小心翼翼搀扶老人,和陌生人热情打招呼,都让人感到温暖。她让我感到了善良的力量,也感受到阜阳人血液里流淌的爱。 前些年,淮河汛情多发,去阜南、颍上蓄洪区采访较多。2007年以前,淮河防汛条件较差,王家坝开闸蓄洪较为频繁。记得2003年夏淮河遭遇特大洪水,王家坝开闸蓄洪,即将到手的庄稼被水淹没,房倒屋塌,蓄洪区的许多百姓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帐篷里不仅闷热,而且蚊蝇乱飞。看到那一幕,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当我采访他们时,他们都说:“舍小家为大家,值!”这就是厚道的阜阳人,这就是顾全大局的阜阳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外地人称阜阳为“大美阜阳”。大,是指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口1300多万,当时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美,是因为阜阳市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每次到阜阳出差,总会带几个大馍回去,心里美滋滋的。 当时的阜阳,不仅成为全省首个建成二环路的非省会城市,而且,随着大京九铁路的开通,阜阳逐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交通枢纽城市。 梧桐树效应显现。当时,一些重点高校的学生看好阜阳,毕业后纷纷来到阜阳。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扩建阜阳机场,还是京九铁路编组站落户阜阳,都是阜阳人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产物。 近年来,阜阳发展迈上快车道,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四,经济指标上来了,民生改善有力度,城市形象越来越好,我听到的阜阳与看见的阜阳越来越吻合。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阜阳人的大气、志气、勇气、豪气。我认为,阜阳人是能干事的,也是能干成事的! 身居阜阳多年,印象中,阜阳人处事是“当面锣对面鼓”,不搞背后那一套。 我想告诉您: 阜阳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厚道善良。 阜阳人好客:“这顿我请,不要跟我争!” 阜阳人友善:“阜阳好人,全省领先。” 阜阳人正直:“有成绩不说跑不掉,有缺点不说改不了!有一说一。” 阜阳人勇敢:“我要报名到防疫一线去,怕啥?” ……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阜阳,以及阜阳人!你可以到阜阳走一走,看一看。除了能够验证我所言非虚外,或许还会有更多令你眼前一亮的发现。 阜阳是个好地方,诚哉斯言! (作者系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副总监)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