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老年大学见闻 “手再抬高一点,注意眼神,要看着手指的方向……”11月9日上午,在颍东区京九铁路新村院内的颍东区老年大学,62岁的刘桂敏在民族舞老师指导下练习形体。 刘桂敏说,她在老年大学报了好几门课程,退休生活一点儿也不无聊,反而很充实。 刘桂敏退休后的充实生活得益于颍东区开展的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在颍东区老年大学,“忙并快乐着”是广大师生的真实写照,今天咱们看看他们都在学些啥。 老年生活变充实 学员刘桂敏的经历在众多学员中具有代表性。老家河北唐山,1979年跟随爱人回到阜阳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突然闲下来非常不适应。好在,一位邻居介绍她到颍东老年大学报名上课。“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饭、洗衣服、买菜,把两个小孙子送上学就来上课,星期六也来。”刘桂敏操着一口融合唐山、阜阳方言的普通话,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介绍刘桂敏到老年大学的邻居叫刘文山,今年73岁,住在青峰机械厂附近,是市纺织原料公司退休工人。“我以前在市老年大学学习,颍东老年大学开设了黄梅戏班后,就在这边报了名,我报了全科课程,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来上课。”刘文山头发斑白,修剪得很整齐,手提袋里装着简易教材。这些年,他介绍不少学员到颍东老年大学上课。 创新课程受欢迎 流量和数据是怎么回事?什么是输入法?健康码打不开怎么办?在二楼第八教室,智能手机班专职教师董伟正在讲授秋季学期第三课时的课程。他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手机信号、无线网信号,学员一边听讲一边拿出手机操作。 “2018年,颍东区老年大学在全市率先开设智能手机班,每节课都座无虚席。”今年58岁的董伟之前是插花中学英语教师,为了上好智能手机这门课,他这几年没少下功夫。跟文化课教学一样,他首先要准备教材,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作课件,再事先模拟现场授课,梳理学员可能提出的各类问题,仅微信专题就梳理出常见问题200条。 另外,董伟还有一个身份——葫芦丝课的教师,除了线下课程外,他今年10月还在抖音开设葫芦丝空中课堂,定期直播,短短1个月就积累1400多名粉丝。“抖音上有很多教学资源,我主要录制适合老年学员的课程,让他们尽快掌握基本吹奏技巧。”董伟说。 适老办学正当时 记者采访了解到,颍东区老年大学2015年3月成立之初,借用河东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当时只有5个班100多名学员。2019年迁到青峰机械厂,教学场地首次突破500平方米。 今年3月,颍东区协调京九铁路新村闲置校舍增加颍东区老年大学新校区,班级数、学员数大幅增长。目前,开办了摄影、器乐、戏曲、舞蹈、书法、太极、模特、形体等41个班级,在校学员713人,参学学员2100余人次,周六还开设全天课程。 “7年来,摄影班共有12名学员进入安徽省摄影家协会,葫芦丝班有8人通过业余十级,萨克斯班在全市老年大学中学员数最多,2021年在全市老年大学中率先开设的小提琴班也在老年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颍东区老年大学负责人尹如江介绍,在师资建设上,学校吸纳全区乃至全市的优秀艺术、体育类、文史类专业教师进班授课,目前聘用专职教师20余人。此外,学校多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指导插花、袁寨、口孜、新乌江等乡镇的老年学校和老年课堂建设。 按照颍东区《暖民心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颍东区将新增老年学员1.9万人左右,其中,线下学习1.6万人左右。颍东区老年大学对照省老年学校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启动省级示范老年大学创建工作,力争2022年底达到标准。“目前,颍东区正在协调烟厂社区闲置校舍,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预计明年春季学期投用。”尹如江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