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老乡贤专爱“管闲事”

2023-4-25 09:26| 编辑: 刘黎 | 查看: 7321|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张玲芝|来自: 阜阳日报


  76岁的王松峰还在上班,每天骑着他的老上海牌自行车,从临泉县艾亭镇艾亭社区的农家小院到镇政府后院的人民调解室。
  
  4月23日一大早,上班路上一家育婴店门前有人吵架,让王松峰停了下来。原来,育婴店老板把垃圾扔在门前,环卫工人看不过说了两句,双方便吵了起来。听明白前后经过,王松峰支好自行车腿,拉着老板夫妇走进育婴店。“今天这事确实是你俩不对,垃圾桶又不远,赶紧把垃圾扫到垃圾桶里去。”夫妇俩还想反驳,王松峰冷下脸来:“人人都这样,街上还能蹲?”老王一上前,老板把垃圾扫干净了,环卫工人的气消了,看热闹的人也散了。
  
  王松峰是艾亭镇有威望的“体面人”,年轻时做过民办教师,当过村干部、会计,上了年纪依然闲不住。远近乡邻无论谁家有困难、有矛盾,找到老王,他都会管到底。从2001年开始,他连续当选五届临泉县人大代表,2011年起被艾亭镇政府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有身份,就是专门‘管闲事’的了。”
  
  管起乡村里的“闲事”,王松峰有一套“土办法”,有时候比行政手段还管用。
  
  艾亭社区西元村有两户居民因为耕地边界问题成了“仇人”,多次吵闹,也报警、调解过,可矛盾依旧没化解。去年8月,两家又起冲突,社区干部无奈之下给王松峰打了电话。王松峰到西元村,先一家一家听他们诉屈、诉“冤”,再走访村里熟悉两家情况的邻居,找到原始地界凭证,还带着乡邻到地里重新丈量、定界。定清边界后,王松峰又两头劝:“老话说,争则不足让则有余,总共一尺二的边子,可值当气这么多年?”前后里外跑、苦口婆心劝,忙了近4个小时,终于让两家握手言和,签订调解协议书。
  
  “心比心”思考、“面对面”交流、“背靠背”调解……10多年来,王松峰用这套“土办法”调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成功率达到85%以上。2021年,王松峰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大家信我,有事找我。”王松峰很珍惜群众的信任。除了矛盾纠纷,乡亲们一些琐碎细微的麻烦和困难,他也都尽力帮忙办妥当。
  
  不久前,艾北村一对低保户老夫妻,突然连续两个月取不了低保金,着急地找到王松峰。王松峰把老两口安置在办公室,自己先后去找民政、财政相关科室询问,原来钱都打到了女方的低保账户上。王松峰到银行帮他们把钱取出来,交到他们手上,又自掏腰包租车把老两口送回家。
  
  “有些老人不识字,来办事没头绪,也难。”近两年,调解工作减轻了,王松峰没事就拿着用废纸裁的空白名片在镇政府院里转悠。看见不知所从的群众,王松峰就主动询问他们办啥事,告诉他们去哪个办公室找人,有需要就在空白名片上写下办事人员的名字和电话交给群众。
  
  上个月,王松峰通过“两有三解”人大代表“聚民意·惠民生”平台提交建议:艾亭镇有4处与主干道交接的地方破损、颠簸,希望镇政府尽快把这些破损的地方修好。本月初,这4处地方就全部修好。“咦,大家都满意!”这就是王松峰“爱管闲事”的底气。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