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专题 2023年专题 平安阜阳 查看内容

颍东“红管家” 基层治理显担当

2023-12-12 18:0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629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尚原野 武艳王 锐/文 庞诚/摄|来自: 阜阳日报

   在颍东区,有7600余名身穿红马甲的“吹哨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最基层的网格,不取分毫报酬,日夜守护着一方的安宁。

  他们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红管家”,是最基层的网格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督导员,一年多来已累计化解信访矛盾纠纷隐患1263件。

  融入微网格、舒心微调解、贴心微服务、爱心微公益、入心微宣传、暖心微聚力……在基层微治理的道路上,颍东“红管家”正在阔步前行。

  基层有了“吹哨人”

  “刚砌的院墙说拆就拆,如果不是丁大姐出面调解,这事没完。”在颍东区冉庙镇冉庙村,58岁的桑建新提起还没完工的新房,情绪还有些激动。今年年初,他花了20多万元翻盖新房,没想到因为院墙的事,差点和老邻居闹翻脸。

  当时,桑建新请工人在宅基地四周拉院墙。工人打好基础,刚砌到半人高就遭到西侧的邻居王化芬的阻拦,原因是桑建新挨着地墒沟砌院墙占了她家的地。两家的矛盾很快引起了冉庙村“红管家”丁玲的注意。

  丁玲退休前曾担任冉庙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在计生战线上为育龄妇女服务了三十多年,接生过一千多个孩子。“冉庙乡3万多口人,基本上都认识我,大家觉得我办事公正,遇问题都喜欢找我说。”丁玲说。

  十多年来,因为机耕作业,两家的地界不清。在上门了解有关情况后,丁玲找来村“两委”干部和双方当事人,从两家交界处向两头寻找埋在地下的青灰标记。经过半天的搜寻,终于在地块北头找到了青灰标记。

  “一头的标记确定好,基本上就证明我家的院墙占了邻居的地,拆了重砌我心服口服。”桑建新说,村民有个大事小情,都喜欢找“红管家”说道说道,能解决的现场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村“两委”,由村“两委”出面解决。

  自“丁大姐说事”室成立以来,共吸纳“红管家”53名,组建了“大管家+小管家+流动管家”的复合网格模式,明确了“党建引领四方说事”(管家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职责,目前已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

  据了解,颍东区从去年7月推广“红管家”理事会以来,注重选配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工作认真负责、热心群众和公益事业的党员,吸纳“五老”人员、社区工作者、退伍军人、青年妇女、大学生等进入“红管家”队伍。

  “目前,全区共配备‘红管家’7600余人。”颍东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选好了当家人,下一步就是织网定格,建强一体化组织。一年多来,通过合理划分7300余个基层网格,聚焦网格管事,建立“1+X+N”全覆盖网格工作架构。

  “1”指村(社区)党组织,“X”指X个网格,“N”指N个网格员。在网格优化设置过程中,将基层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网格,实施全科网格“一网覆盖”、治理任务“一单统筹”。

  如今,颍东区依托“红管家”作为网格节点,搭建“乡镇(街道)包村(社区)、村(社区)联片(片长)、片区联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联管家(红管家)、管家联户”五级组织架构,组织优势正在一步步转化为治理优势。

  “红管家”服务下移

  今年暑假,在湖北师范大学读书的王梦如刚回到阜阳老家,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颍东区正午镇陈庄村“红管家”。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她和本村的2位大学本科生无偿为4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托管服务。

  从7月10日开始,陈庄村“红管家”理事会联合陈庄村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之家、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开展“安全不放假、平安过暑假”爱心托管服务,并一直持续到8月底。

  “跟我一起当‘红管家’的,还有华北科技学院高锦程、巢湖学院高思陈,都是陈庄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王梦如说,托管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教育、作业辅导、阅读分享、书法训练等,暑假休息能为家乡出一份力,感觉很有价值。

  正午镇党委组织委员刘倩影表示,“红管家”理事会成立以来,以处理小诉求、解决小困难、排查小隐患、处理小纠纷、治理小环境、开展小宣讲“六小行动”为抓手,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村组下移。

  截至目前,正午镇728名“红管家”、588名网格员依托“六小行动”,解决“小诉求”122件,化解“小纠纷”127件,解决“小困难”132件,排查“小隐患”136处,整治“小环境”179处,开展“小宣讲”166次。

  在具体工作中,颍东区“红管家”理事会以“融入微网格、舒心微调解、贴心微服务、爱心微公益、入心微宣传、暖心微聚力”为重点任务,组织引导“红管家”切实履行好网格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督导员等职责,充分发挥“管家吹哨”在微治理中的桥梁作用。

  对“红管家”网格发现上报事项,由村(社区)汇总上报,乡镇(街道)根据问题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职能部门对网格事项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及时反馈结果,构建“收集汇总-研判交办-办理反馈”工作闭环。

  如今,颍东区“红管家”理事会初步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区通过“红管家”理事会累计化解信访矛盾纠纷隐患1263件。

  “红管家”渐成品牌

  在杨楼孜镇王屯社区,提起“热心老张”张万怀,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1998年到宁波当环卫工,是阜阳籍老乡中有名的“和事佬”。去年7月,王屯民族社区“红管家”理事会成立,张万怀被推荐为理事长。

  今年9月底,10多名来自云南、四川等地的农民工,就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一起工资纠纷,来到杨楼孜司法所寻求帮助。原来,发包方承诺9月11日完工支付工资,没想到拖了十几天都没有着落。

  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张万怀与杨楼孜司法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发包方负责人,安排双方对工资进行核算。经过近2天时间的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发包方9月27日中午支付一半工资,10月20日前支付另外一半工资。

  “我们把红管家评理说事中心等‘一站四中心’,整合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杨楼孜司法所负责人吕治红说,杨楼孜镇红管家评理说事中心总结的“五四三二一工作法”,对矛盾纠纷调处也适用。

  “五四三二一工作法”即:五支治理队伍(镇村干部、“红管家”、蓝天救援队、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四项治理办法(“红管家”理事会、“四事四权”工作法、信访处置“六字诀”、领导班子带班)、三种宣传方式(法治微剧场、“红管家”庄头会、民意民情直通车)、两张治理网格(天网、地网)、一套处理机制(受理、处置、推送、协调、监管、反馈)。

  杨楼孜镇“红管家”理事会探索“五四三二一工作法”不是个例。一年多来,颍东区在区级层面明确“红管家”“六微”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持续推进各具特色的“红管家”服务品牌建设。

  其中,冉庙乡开展“党建引领四方说事”;正午镇创新“六小行动”;新华街道提出“党建+五治融合”;河东街道创建“红色物业”;插花镇开展信用超市积分兑换;袁寨镇利用数字乡村建设平台,构建党总支任务派单、“红管家”随手拍等模块;杨楼孜镇开发了“红管家”微治理微信小程序平台,通过“四微服务”分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颍东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四事四权”工作法暨颍东“红管家”理事会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已经涌现出冉庙乡“丁大姐说事”、枣庄镇“老张调解室”、袁寨镇“桂影和事会”、正午镇“和事佬”调解站等众多优秀品牌。

  下一步,颍东区将充分调动“红管家”理事会参与乡村微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扣民生主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推动“红管家”工作提质增效、跨越升级,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