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颍州区产业发展协同发力,“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投资消费支撑明显,城市品质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拓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在颍州大地徐徐展开。 “三产并进” 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2023年,颍州区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区之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作为阜阳主城区,颍州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主攻三产,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活力持续释放。 2023年12月,阜阳市双清湾水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2024年1月,阜阳市保利·清河宋街获评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U悦青年潮玩运动街区入选全省百家皖美消费新场景,“城南之夜”“颍州里”等夜经济日益繁荣。 2023年,“皖美消费·乐享阜阳”颍州区系列活动,发放汽车、餐饮、文旅等消费券930万元,拉动消费3.2亿元。文旅发展活力彰显,“上新”斑马音乐节、天英潮玩音乐节,带动旅游收入8330万元。 2023年,颍州区深入挖掘楼宇经济潜力,新增运营楼宇10万平方米;阜阳软件产业园稳步运行,入驻企业73家,实现年营收7亿元,土著科技、开物数智、上海河姆渡入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颍州云谷”入驻头部电商企业17家,实现网络零售额42.52亿元,增长29.2%。建筑业大厦开放运营,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二十二局等5家企业相继落户,中铁上海局全资子公司安徽善郡入库纳统,安徽建工集团交航公司总部正式运营,全区建筑业产值超100亿元。 坚持二次创业,工业经济有效破题。颍州经开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准,苏阜产业园区(颍州片区)正式揭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编制、产业项目齐头并进,园区“九通一平”面积达3.5平方公里。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家,2家“13581”龙头企业年产值向10亿元迈进。康桥环保科技获批省级绿色工厂,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阜阳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阜阳多彩服饰有限公司获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提升一产,牢牢端稳农业“饭碗”。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提升改造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2.66万亩,总产28.48万吨,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5.2%,顺利实现“二十连丰”。 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累计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2个,新增省级品牌“皖美农品”1个、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9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在大豆玉米高产竞赛中玉米测产获全省第一,颍州区谷源优质软小麦基地获评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增强项目建设“硬实力” 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颍州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这一年,颍州区加强项目要素保障,顶格推进打出“双招双引”组合拳。 2023年,颍州区深入开展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全年各产业链专班外出招商31次,招引安建工阜阳区域总部等亿元以上项目35个,实现省外到位资金22亿元。聚盟数字物流产业园、中国蕈谷颍州菌旅基地、马寨生姜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永辉超市皖北区域总部落户颍州。组织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博会、阜洽会、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大会等活动,达成意向项目7个。成功举办2023年阜阳(苏州)“双招双引”推介会,与苏州市安徽商会、智新泽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凯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一份份合约,彰显了投资商对颍州区营商环境的信心、对颍州区发展前景的期待。 近年来,颍州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打造“州到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2023年,颍州区全面推开“证照并销”“强制注销”“一屏注销”改革试点,设置涉企服务、“帮办代办”等特色窗口,开设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开展“颍州企业家日”恳谈会、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等活动,选派25名机关干部到企业跟班学习服务,优化线上线下问题收集方式,实现企业诉求“一口”受理、闭环办理,解决问题2158个,办结率、满意率均达99%以上。 此外,颍州区还加快实现更多改革措施集约集成、首创领先。成立“金融智库”工作专班,实现企业融资“私人订制”,解决企业问题260余条、帮助融资3.86亿元;在全省率先打造“社税银一体化”缴费服务新模式,累计办理社保业务3.1万余笔;设立“颍税E办”问办协同服务站,完善“红绿灯”信用修复提示机制,修复信用1.19万户次,办理“银税互动”贷款6.67亿元。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颍州区以走好“六个之路”、实施“五大振兴”为统揽,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强区,一幅幅村美民富、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立足“持续攻坚区”定位,坚持“四个不摘”,保持现有衔接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全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43个,涉及衔接资金2.76亿元。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脱贫人口中有就业需求的1.4万劳动力实现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022年度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被评为“好”等次。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努力做好农业“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启动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肉牛饲养量达1.27万头;制定绿色食品“双千亿”计划,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着力培育品牌粮油、白酒及饮品、预制菜等产业链。积极开展“双生赋能”,56个村创办村级实体75个,149个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大托管,88个村全部实施“三变”改革,全区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到49个,占比55.68%,较2022年增加15个。实现光伏帮扶电站发电收益1572万元。全年完成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27亿元、增长19.27%。 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建成省级中心村39个,建成李仲窑中心村等3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推荐申报首批省级精品示范村2个,西湖镇白行社区成功入选。九龙镇五坑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好“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15公里、养护62公里、安防提升115公里。投入1.08亿元助力群众喝上引调水,覆盖群众46.32万人。 阜阳年货节活动现场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 岁末年初,行走在颍淮大地上,处处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于实力阜阳、美好阜阳建设的肯定和支持。 这一年,颍州区聚焦建管结合,服务“五大片区”建设,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开工建设新型城镇化项目18个、完工6个,累计投资12.7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高效保障瑶海片区、徐淮阜高速公路颍州段等省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全年获批土地13个批次,总面积2983亩。征迁结转项目22个、计划新启动10个,完成房屋征收签约面积57.34万平方米。 在城市管理上,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101个、拆除违建66处、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口袋公园5个、公共停车泊位700个。城区街道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启用垃圾收集点36座。开展物业“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发现问题整改率100%。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认真执行“五控” “六全”措施,全年PM2.5平均浓度39.2微克/立方米、下降3.92%,全市第一。 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正结出一颗颗惠民利民的“金果子”,让人民的幸福生活扑面而来。 “我每天早晚都会来这里锻炼身体,离家近、很方便,经常锻炼体质都好多了。”提起颍州区开展的“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家住颍州区京九路街道张桥社区的常庆民赞不绝口。 2023年,颍州区坚持把群众“身边小事”当作“头等大事”,聚焦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大力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和省市“50+10”民生实事,88%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扎实推进稳就业促创业,开展“2+N”特色招聘会163场,打造“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42个、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兜牢民生底线,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拨付低保、特困、残补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1亿元,发放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1114户、公租房补贴297户。 聚焦“一老一小”,新增安心托幼托位1536个,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35个,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85户,获评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颍西街道获评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 聚焦社会治理,颍州区持续完善“党建+信访”体系,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8.38%,降幅全市第一。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法官工作室”,累计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 告别2023,启航2024。接过2023年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颍州区必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走出新时代颍州高质量发展新路。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