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卢群山的守望与传承

2024-4-12 09:55| 编辑: 刘黎 | 查看: 3857|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通讯员 曹华丽/文 全媒体记者 王军侠/摄|来自: 颍州晚报

 获评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
卢群山的守望与传承

 
      4月9日,在界首市田营镇卢窑村一处静谧的乡间小院里,75岁的卢群山端坐在凳子上,一手托着烧制好的陶坯,一手拿着刻针,在陶坯上精心刻画。不多时,一个身披铠甲、背插靠旗的古代武将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陶坯上。
  
  卢群山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代表性传承人。近日,他又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是我市唯一入选者。
  
  远离城市的乡间彩陶馆
  
  这处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小院是卢群山的工作室。在这里,卢群山与刻针、陶器相伴,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
  
  工作室对面,是一个占地百余平方米的房间。一推门,便可见到数百件摆放整齐的彩陶制品,这里便是卢群山的作品展示区。这些彩陶制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花瓶、圆盘、宝塔,还有反映现实题材的长征号火箭、神舟号飞船等。其中,卢群山的代表作——刀马人彩陶更是样式繁多。
  
  记者看到,与常见的花鸟鱼虫等题材相比,“刀马人”彩陶充分汲取了传统戏曲的艺术精髓。卢群山说,“刀马人”作为元、明、清时期瓷器纹饰的流行元素,其灵感主要来源于民间戏剧。如武戏中的刀,刚劲有力;舞台上的马,风驰电掣;而对人的刻画,则抓住了京剧脸谱形象的特点,展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卢群山巧妙地将“刀马人”三者有机结合,融入界首彩陶的刻画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谈起与彩陶的不解之缘,卢群山用一句话总结:“是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彩陶的道路上走到今天。”
  
  感谢父亲的严格管教
  
  在当地,卢家制作彩陶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卢群山是家传彩陶“刀马人”第15代传人。曾祖爷卢井卿、祖爷卢西安、二爷卢之勤、父亲卢山义,都是当地知名的彩陶艺人。
  
  1958年,年仅9岁的卢群山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用草棍在家门口的地上学着画画。
  
  和同龄人一样,儿时的卢群山活泼好动,父亲非常严厉。“现在想想,还是很感谢父亲的管教。”卢群山感慨,正是父亲的严格教育,让他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情况下,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1969年,卢群山应征入伍。由于他擅长绘画,被安排画黑板报,并因此被部队推荐为先进典型。1976年,卢群山退伍返乡,进入家乡的彩陶厂工作。此后,他跟随二爷卢之勤学习了装窑、烧制技术,跟随父亲卢山义学习了拉坯、修坯、配釉和绘刻“刀马人”等技艺,逐渐掌握了全套制陶技术。他烧制的彩陶作品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在彩陶艺术界崭露头角。
  
  与高校合作培养传承人
  
  2007年6月,经文化部认定,卢群山作为界首彩陶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欣喜之余,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卢群山面前:如何做好界首彩陶的推广传承?
  
  卢群山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卢家“刀马人”技艺一直存在“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局限。如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担心这门技艺有朝一日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为此,他突破家规,开始招收徒弟。
  
  彩陶制作工艺复杂,除了拉坯、修坯、配釉、绘刻外,还需掌握装窑、烧制等关键技术。初学者要起早贪黑地泡在泥堆里勤学苦练,至少三五年才能略有小成。十余年来,卢群山亲手传授的徒弟也就八九人。他不仅不收学费,还按月给徒弟们生活补助。“可以说,我是自己贴钱在教徒弟。”卢群山说。令人欣慰的是,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已有5名弟子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
  
  如今,卢群山还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陶瓷制造技术与工艺专业班,以期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培训,为“刀马人”彩陶技艺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