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向新

2024-5-17 08:45| 编辑: 刘黎 | 查看: 195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秉文/文 庞诚/摄|来自: 阜阳日报

 
  复兴大道与颍淮大道互通立交

  滚滚淮河东逝水,日日思进日日新。
  
  阜阳,古称汝阴、顺昌、颍州,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一片古老而又厚重的土地。这里有千载名城,早在西周时期即建立了胡子国,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楚国国都所在之地,建城史长达3000多年;这里有千古名相,是帮助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名相管仲的故里,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有千万人民,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千万人口的地级市。
  
  阜阳,也是一座敢为人先,蕴含着创新基因的城市。这里出现了淮河流域先进的史前稻作农业技术与酿酒工艺,代表商代最先进青铜技艺的龙虎尊,被称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的《管子》,世界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西汉二十八宿圆盘、圭表……揭示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创新创造的价值追求。
  
  今天的阜阳,更是以她的开放与包容、魄力与激情、活力与温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奔“阜”而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和高质量发展“双百强市”、全国文明城市,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走,到阜阳去!”正在成为更为广泛的共识。
  
  眺望前行路,扬帆但信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阜阳正立足新的定位,锚定省委“三地一区”“七个强省”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皖北龙头城市作用,抢抓新的机遇,从新出发,循新而进,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勇当皖北全面振兴排头兵。
  
  阜阳向新,战略机遇叠加。这里,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四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支持阜阳建设I型大城市、阜阳城市圈;省委、省政府要求阜阳充分发挥皖北龙头城市作用,勇当皖北全面振兴排头兵。
  
  阜阳向新,城市奋进向上。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首站来到阜阳;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给我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亲切回信。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位势进一步提高,在皖北地区的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彰显。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3323.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四、皖北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位居全省第六,工业投资增长33.9%、位居全省第四、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位居全省第三;近三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排名连续提升,受到中央文明委表扬。
  
  阜阳向新,产业蓬勃发展。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在阜阳实现量产并向乘用车等领域批量供货,中科昊海国内首套民用工业级氢液化装置在阜阳成功开车,全球规模最大的年产3GW钙钛矿光伏电池组件、年产1200吨钙钛矿材料生产及光能研究院落户阜阳,阜阳欣奕华入选2023年度科创独角兽100强……近年来,阜阳坚持创新导向、规模导向、就业导向,坚持用产业链思维发展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和“三个百亿”行动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5家。分别有9家、8家、11家企业入围全省民营企业营收、制造业、服务业“三个百强”榜单,综合成绩居全省第三、皖北首位。
  
  阜阳向新,营商环境优越。被评为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和苏商、浙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是中部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随着人口、区位、交通、政策、农业资源等“五大优势”加速释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阜阳发展迎来了更加得天独厚、前景广阔的时代机遇。正在加快打造的阜阳城市圈以及I型大城市,向所有有志于来阜阳创业就业、创新创造的朋友们发出了最诚挚的邀约:阜阳将倾力打造满意“阜”务营商环境品牌,让每份才华都有施展的机会、每个创意都有孵化的载体。
  
  人间五月天,浅夏胜春烟。来吧!朋友们,来到阜阳,来到这片创新创造、干事创业的热土。
  
  千万热情好客的阜阳人欢迎大家选择这里作为梦想开始的地方,成为阜阳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合伙人”,共同开启一场追梦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阜阳定将不负期望,让每一位追梦人都能在阜阳尽情地释放创新的智慧、创业的激情,成功实现事业抱负和人生价值,成就您无与伦比的美丽梦想!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发表评论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