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涂山南麓、淮河东岸,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随着环境整治(一期)、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保护修缮等项目建设完成,现在公园核心展示区域已初具规模。”遗址公园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禹会村遗址发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受到史学界广泛关注,先后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点课题,是探讨淮河流域和江淮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关键例证。 2006年至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对禹会村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发现了兼容南北的龙山文化面貌和大量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发掘者认为这和“禹会诸侯”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2015年至2017年,考古队又以聚落考古研究的视角规划组织更大规模考古勘探。2017年以来陆续展开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一系列的考古表明,禹会村遗址年代跨度经历双墩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等多个时期,其中主体遗存年代为龙山文化时期,遗址总面积约为200万平方米。 考古表明,遗址核心区以龙山文化城址为代表。该城址西半部被淮河冲毁,已探明内城面积至少18万平方米。城内分布有密集的人类生活遗存,外围还散布有大量龙山文化遗迹点,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 为更好地开展考古发掘和文化资源保护,2017年,禹会村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0年5月,遗址公园动工建设,规划总面积6785.25亩,目前已完成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保护修缮、公园北部村庄建筑立面改造、考古工作站暨标本整理基地主体建筑、考古学家的院子、环境整治(一期)等规划项目建设。 “蚌埠是淮河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淮河两岸的双墩和禹会村遗址见证了蚌埠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公园创建工作,努力打造集考古科研、文化传承、主题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遗址综合保护利用公共空间,弘扬大禹精神,讲好淮河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