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岗柳编:五百年技艺绽新彩

2024-9-26 10:02|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2860| 评论: 0|来自: 阜阳日报

   9月15日,以黄岗柳编为题材的电影《绿了庄台村,红了少年心》在阜南县开机。影片通过蒙洼少年的视角,讲述了阜南人民对柳编的热爱与坚守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新时代的奋斗拼搏精神。

  黄岗柳编发源于淮河岸边,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达500余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用杞柳条编织出各种各样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包括平编、拧编、排编等多种独特编织技巧,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从文化内涵上来说,都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

  2011年,黄岗柳编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黄岗柳编产地范围已扩展到18个乡镇,并从传统的柳编产业转型为涵盖柳、藤、草、竹编、混编、铁艺、布艺的柳木文化产业,名扬海内外,成为阜南县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巷内厂里编织忙

  中秋时节,记者一行沿着黄岗镇南部的一片湿地,来到毗邻的郜台乡刘店村后店子庄台。这里房前屋后大都种有杞柳,绿意浓浓,透着乡村特有的静谧。

  来到一个巷口,记者看到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木质小牌楼,匾额上是我市知名书法家任智题写的“柳编巷”几个大字,两侧还各有一行字:一群致富人,百年柳编巷。

  柳编巷里十分热闹,几十名村民分坐在路边,身旁堆着雪白的杞柳条。他们一边聊天,一边编柳篮,雪白的杞柳条在手中上下翻飞。在一处墙角,已高高堆起一个个刚编好的月亮柳编篮。

  柳编巷长50多米、宽约4米,两侧是一间间农家院落。风自北向南吹过,十分凉快。

  “大伙手头正编的月亮篮,是水果篮。”多年来,家住柳编巷的村民刘军负责为大家联系周边柳编企业的业务,“在家门口干活儿很方便,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得空就可以编。”

  刘军今年53岁,在柳编巷编柳编用品30多年了,是个熟手。早年间他一直在家带孙子,没有外出务工,有空就编柳编用品。如今,孙子大了,他时间充裕,没事就编,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刘军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庄台上几千口人都在家门口编柳编用品。后来,随着大量人口外出打工,如今只有几十户人家在编。乡亲们喜欢聚在这里一起干活,既不耽误事,还能快乐地说笑,交流情感和信息。

  不同于其他人,65岁的村民刘纬志专门为篮筐加底儿。只见他麻利地把篮底儿嵌在篮筐下面,再用电钻将四周钻出几个洞,将木塞塞进去,最后用锤子楔紧。

  除了他们,当地还有一些村民在柳编企业上班。

  记者来到黄岗镇紫亿手工艺有限公司时,47岁的孙明丰师傅正在用染过色的柳条编织一个60厘米高的篮筐。孙师傅动作娴熟,20分钟就可编好一个篮筐。

  “小时候,老一辈人编筐织篓,我就在旁边观看、学习。”孙师傅说,以前我们编织用的杞柳条都是手工处理,现在可以用机器处理,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干活轻松了很多。但是,编织还得靠纯手工。

  编了20多年,他的双手布满厚厚的老茧。“这就是生活,这也是我擅长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心里高兴。”孙师傅说。


  传统生活用品变身精美工艺品

  在阜南县黄岗镇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品展厅里,陈列着数以万计的各类柳编产品。黄岗柳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公司生产部经理孙传贵,在柳编商海里摸爬滚打了40余年,练出了精湛的编织技艺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1962年,孙传贵出生于阜南县黄岗镇杨寨村,自幼跟着父亲、叔叔学习编笆斗、篮筐等生活用品,拿到集市上卖。在父辈严格管教下,他编出的柳编用品个个都是精品,比别家编的好卖。

  孙传贵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的柳编在广交会上亮相,受到海内外客商关注。之后,黄岗柳编产业越做越大,建起一批柳编厂,带动周边乡镇的农民共同致富增收。1998年,孙传贵和家人办起了金源柳编厂,2006年升级为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2020年产值达1.2亿元。

  如今,阜南柳编产地范围已扩展到黄岗镇、郜台乡、中岗镇、张寨镇、曹集镇、老观乡、王家坝镇、于集乡、王化镇、朱寨镇、焦陂镇、地城镇、柳沟镇、苗集镇等18个乡镇。

  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秘书长郑洪洲介绍,阜南境内新石器时代贺胜台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芦苇及藤条编织的痕迹,说明当地先民已有了初级编织技艺。有关史料记载,黄岗杞柳种植历史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明清以来,当地柳编产业兴旺不衰,技艺世代相传,男女老幼均会操作,主要生产笆斗、簸箕、箩、箱包等生产生活用品,尤其以淮河北岸的黄岗较为集中、发达。据明正德《颍州志》记载:“淮蒙盛产水荆(当时杞柳被称为水荆),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黄岗人以杞柳为生、以杞柳为荣,乃至以柳为姓。至今,当地仍然有柳大、柳新两个村,总人口8000多人,其中柳姓占40%以上。

  郑洪洲介绍,黄岗镇及周边乡镇气候及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杞柳生长。其中,黄岗镇南部地势低洼,土壤肥沃,为杞柳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这里的杞柳品种以“大白皮”为主,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剥后洁白、柔韧性好、出条率高,枝条长度和粗细尤其适宜编织。

  几十年来,黄岗柳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编织技艺。杞柳去皮、晾晒后,根据直径大小可分为粗柳、中柳、小柳、细柳4个尺寸,不同粗细对应的编织产品各有不同。其中,中柳、小柳适合编织小型柳编篮,粗柳、中柳适合编织置物篮,小柳、细柳可编织精巧的柳编包等。根据编织手法,可分为传统编织和现代编织两大类,传统编织包括平编、经编、立编、拧编、勒编、缠编,现代编织包括排编、扎编、意编、混编。柳编产品通过着色、渲染,显得古朴、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如今,“黄岗柳编”地理标志享誉海内外,主产区黄岗镇被评为省级特色(柳编)产业示范镇、省级产业集群示范镇、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优质柳编产品示范区等。

  传统柳编产业转型为柳木产业

  近年来,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变化,黄岗镇及周边乡镇的能工巧匠突破筐、篮、箱、瓶、簸箕、帽六大类传统产品的局限,将杞柳与实木、木片、草、竹梢、纸线、PVC、陶瓷、玻璃等材料相结合,兼顾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创新生产出柳木制品,并发展出柳木文化。

  记者在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采访时,遇到一批外国客商来考察。公司展厅内,柳编工艺品琳琅满目,从简单的竹篮到柳编工艺品龙虎尊,从过去姑娘出嫁必备的针线簸箩到如今可爱时尚的宠物房、木质烛台、木制水果盘、木质碗碟等,可谓一应俱全,让外国客商连连点赞。

  在公司一楼车间,工人使用电推刀按图纸制作木质烛台。“相较于手工柳编的繁杂,木质生活用品近年来受到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工艺繁杂才受欢迎,一块带着树皮的木头,经过单面打磨做成果盘,呈现出返璞归真的特点,也很受欢迎。”孙传贵说,“柳编产品坚固耐用、无污染、无公害,是环境友好型手工艺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这也赋予了阜南柳编更强大的生命力。”

  他认为,柳编产品是根,如果不是柳编产品打开市场,就没有如此多元化的柳木产品和柳木文化。如今,铁和柳可以做成柳铁制品,木和柳可以做成柳木制品,荻芦、葫芦等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近年来,柳编工匠们不断提升柳编的艺术性。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柳编之都·阜南”柳编家居设计奖评选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柳编工艺品不断推陈出新,柳编书架、牛角挂式花瓶等一批艺术感、技术性强的获奖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也为柳编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同时,当地还通过举办柳编文化节、建设柳编文化主题公园和柳编文化博物馆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柳编文化,不断扩大柳编文化影响力,助力柳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对接客户需求,拓展海外市场

  为了让柳编产品更好走向国内外市场,多年来,阜南积极探索通过各类展会、电商平台等方式进行营销。

  徐思男是一名“90后”,黄岗镇耿岗村人,2015年毕业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现为阜南县阜合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小,徐思男就跟着叔叔徐学进学习柳编技艺。“叔叔是黄岗柳编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对我进行技术指导,也支持我不断开拓创新。”徐思男说。

  不同于老一辈人挑着柳编到集市上售卖,徐思男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通过多个电商平台做柳编出口贸易。

  阜南县颐高跨境电商产业园聚集了不少当地柳编产业电商公司,阜南县阜合工艺品有限公司办公地点也在这里。眼下正值美国秋季大促采购旺季,阜南各类柳木产品在美国很畅销,不少商家提前备货。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下午4点到6点是公司电商直播时间,5位直播人员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美国站、拼多多海外版等与海外客户直接对接,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供货。

  “由于国内外消费观念不同,打开海外市场,最重要是要了解海外消费者的喜好。”徐思男告诉记者,2019年创业伊始,他高薪聘请国外兼职设计师,对柳编产品进行创新性设计。目前,公司跨境电商产品中,柳编篮等容器占40%、猫窝等宠物用品占30%。

  徐思男坦言,要做好海外销售工作,必须有优秀的电商专员,电商专员必须是英语口语纯熟、懂设计、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公司现有5位电商专员,都是从义乌、广州等地高薪聘请来的。目前,公司已实现95%的柳编产品出口,去年出口额达168万美元,其中,135万美元通过跨境电商实现。

  怎样才能做好跨境电商业务?徐思男说,最重要的是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产品。比如,在产品订单方面,必须改变只接大批量订单的旧观念,要接纳样式个性化、小批量的单子,甚至几十件的订单也要接。因为相对于大批量订单,小订单的利润较大,也能培养公司的创新力。

  记者从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了解到,2023年,阜南柳编出口额达5.78亿美元,产品远销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南非等120个国家和地区。阜南柳编销往海外的产品,包括礼品包装、园艺、灯饰、圣诞工艺品、办公等共20大系列上万个品种。目前,全县拥有柳编出口备案企业117家,年出口额超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1家,是全国最大的柳编出口基地。

  根据相关规划,阜南县将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柳编企业做大做强,包括在基地建设、精深加工、树立品牌、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奖补。阜南正以高质量建设“中国柳编之都”为目标,积极打造“立足阜南、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中国柳编文化孵化基地、柳编工艺品集散中心、国际柳编艺术博览会基地和国际柳编会展基地。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