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以心暖“新”尽显“友好”

2024-12-26 10:23| 编辑: 刘黎 | 查看: 182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储思路 通讯员 符晶晶|来自: 阜阳日报

  “以前,一些老小区的楼栋指示牌不清晰,送外卖耽误时间。现在不同了,小区平面图、楼栋指示牌配备齐全,找地址很轻松,送餐速度比以前提升了不少。”12月23日,外卖小哥岳付强在颍州区鼓楼街道西关外社区送餐时,对社区关爱新就业群体、破解末端配送“进门难、休息难、吃饭难”等问题作出的改变,由衷称赞。

  为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我市探索推进“暖‘新’兴阜、双向奔赴”多元友好场景建设,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12月23日,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在颍州区鼓楼街道西关外社区揭牌。

  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友好体现在哪里?记者走进西关外社区实地体验。社区完善小区门牌标识,绘制“友好社区”平面路线图,标记小区出入口、楼号等,直观展示楼栋分布,帮助外卖员、快递员合理规划行驶路线,方便配送,提高效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辖区商户设立暖“新”驿站,外卖员、快递员累了可以进驿站歇脚,手机没电可以到驿站充电,驿站内还提供开水、医疗箱、雨伞、打气筒等贴心服务和应急工具,为配送保驾护航。社区食堂还针对新就业群体推出实惠热乎饭,解决外卖员、快递员吃饭难、吃饭凉、吃饭贵的问题,保障他们吃上安心饭,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幸福感。该社区还通过发布倡议书等形式,倡导居民对外卖员、快递员多一分耐心、道一句“谢谢”,营造尊重新就业群体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到这个社区,感觉特别温馨,累了渴了、手机没电,可以到驿站休息、充电,居民对我们很友好。”岳付强表示,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他的干劲更足了,不久前,他向公司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想发挥走街串巷、移动地图的优势,为社区治安、信息采集等出一份力。”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活动散”等实际问题,阜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以西关外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推动社区党组织与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形成双向互动机制。“我们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担任兼职网格员、政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遇到困难人群帮一把,见到不文明行为劝一劝,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西关外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全市已有8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社区基层治理,其中,45名党员外卖员、快递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组建了20余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在做好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展顺手公益、沿途服务等活动,通过“随手拍”“捎手带”“顺手帮”等方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阜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暖“新”行动,推动24项关爱新就业群体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分级分类建成暖“新”驿站467个,依托“支部解难题”“小哥恳谈会”和“民声呼应”平台,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诉求3000余件,增强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目标,调动相关部门、行业组织、街道社区(园区)、平台企业等资源和力量,紧盯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引领新就业群体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