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强国的底气是人才强国,基石是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锚定建成教育强国奋斗目标,加大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力度,提升教育支撑国家全链条创新的整体效能,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培根铸魂深植报国情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之钙,对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举旗定向的作用。从百年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新时代的“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一代代中国青年不断传承,理想信念之火生生不息。在浙江嘉兴,“红船宣讲小分队”将南湖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蕴含的精神内涵送到广大学子身边;在陕西西安,高校师生出发追溯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北上延安的足迹……这些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项目,就是一座座“流动的博物馆”,一堂堂“社会的大课堂”,不断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打牢思想基础,让报国情怀融入青春血脉。着眼未来,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思想道德教育夯实理想信念之基,增强广大青年学子对理想信念的感悟理解,进而将其内化为对党和国家的情感归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价值追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前瞻育才筑牢创新根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加快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把握战略主动。新时代以来,全国78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70多万名硕士,特别是实施了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集成电路研究生专项班等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有的放矢地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快速精准地响应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未来,要坚持把服务国家发展作为最高追求,紧扣未来发展这个“关键变量”,积极重构教学组织、专业、课程和管理体系,推进科教、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支持国家战略。 引智强师奠基百年大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拥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891万余人,他们躬耕于近52万所各级各类学校,传道授业、甘当人梯、默默奉献,有力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2024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发布了“最美教师”,10名教师和1个教师团队光荣入选。他们之中,有的多年扎根教学一线,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成长梦想;有的创新办学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一个个动人的时刻、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展现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精神风貌。着眼未来,要坚持以培育“大国良师”为目标,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专注教书育人,潜心治学问道,真正当好引导学生们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