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展职业教育 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5-4-21 09:28| 编辑: 刘黎 | 查看: 456| 评论: 0|原作者: 靳咏梅|来自: 阜阳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与产业对接最紧密、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为青年学生提供多元化职业选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是连接教育与就业的桥梁。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职业教育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围绕建设区域性人才强市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赋能阜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阜阳职教园区 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破解人才瓶颈
  
  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创新的实践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技能产业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可以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目前,普通高校教学模式在实操技能和应用培训方面还存在短板,高校毕业生求职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有岗无人上、有人无岗上”现象同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实用技能人才总量缺口较大,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两张皮”问题亟待破解。职业教育能够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学科设置,为青年学生提供多元化职业选择和广阔发展空间,帮助其掌握实用职业技能,增强求职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基于此,化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造就具备多维知识结构、能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的技术工人队伍,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优化人才结构、缓解就业矛盾、服务高质量发展。
  
  重塑职教生态
  
  进入现代社会,工业化和技术革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职业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但因为职业教育和劳动相关联、与工厂车间有关,一些人对职业院校和工人职业存在排斥心理,残留的历史偏见和社会认知使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被视为“差生的收容所”,只有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或者本科院校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教育。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认为工人文化水平低、工作环境差、晋升通道窄,白领优于蓝领的观念根深蒂固,进而导致职业院校生源少、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唯学历论”,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新风尚,重塑职教生态,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共同开辟职业教育发展光明前景。
  
  深化产教融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要对标对表,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阜阳技师学院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职教改革创新,探索出“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和“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受到人社部肯定,经验向全国推广,被列入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改革案例。如今,阜阳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人口大市向技工大市、人才强市转变的重要驱动力,以本地“十大特色产业”和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为现代化美好阜阳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赋能地方发展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对促进就业创业、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市,当前阜阳正在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教大市、技工强市,推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势在必行。一要推动教育赋能产业发展,引导在阜高校和本地职业院校围绕我市“6849”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动中职、高职、职教本科贯通衔接。加快产教融合,全面推广“三转四像”模式,鼓励职业院校与知名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二要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三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实施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打造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改革,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四要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以技能水平和创造贡献为依据,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资源支撑。
  
  (作者单位:阜阳市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阜阳市党校系统重点课题[FYDXKT202416]、阜阳市社科规划课题[FSK2024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