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阜阳英飞源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全神贯注地组装液冷超充桩的核心模块,加工设备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工业交响曲。车间外,一台台成品排队装上货车,驶向园区出口,充电桩上的“阜充电”标识格外醒目。 “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生产的设备已经成功部署到近200个充电站,在阜城及周边县市都有分布,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服务。”阜阳英飞源总经理韩涛指着生产线介绍。 这家隶属于深圳英飞源的子公司,为何选择将生产基地落户阜阳?这片皖北土地上,又藏着怎样的“超充密码”? 全球视野下的“精益制造” 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电能变换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国家首批认定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以电力电子及数字能源技术为核心,聚焦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储能、智慧能源服务及智能电源装备等领域,拥有规模化智能设备和全自动产线。公司研发网络涉及深圳、南京、慕尼黑等地,而阜阳英飞源正是其布局长三角的“关键落子”。 2024年7月注册公司、12月7日投产,阜阳英飞源项目从规划到投产仅用5个月。“园区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高效,也推动了生产线顺利启动。”韩涛感慨道。 高效的建设让阜阳英飞源发展成果显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已经建成4条产线,专注于生产液冷超充系统、储能超充系统等高质量充电设施,极大地补充了公司区域市场的产能短板。 “城市充电圈”的民生样本 4月16日上午,在阜城双清湾水街西侧的地上停车场内,8台蓝白相间的充电桩分列左右。作为阜阳“特色商业街区+超充”示范点,充电区紧邻停车场出入口,新能源车流转不息。 一辆皖K牌照的新能源汽车驶入车位,驾驶员王师傅将充电枪插入接口,手机立即弹出操作引导。“这里充电速度快,电量也‘实在’。空闲停车位、计费标准、充电时间都能通过手机查询。”王师傅说,遇到急需用车的时候,吃个快餐的时间充的电就能跑一百多公里。 “要让用户满意,靠得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革新。”阜阳英飞源项目负责人张波告诉记者,英飞源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拥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员工占比达75%,每年研发投入超过营收的10%。 “在强大的生产能力与研发能力加持下,我们后续计划在这里陆续落地钣金精密制造生产线、线缆生产线以及精密组件生产线,把阜阳英飞源打造成充换电全产业链核心现代化生产基地,支撑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张波说。 落户阜阳的“引力密码”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阜阳”,英飞源的答案里藏着一条清晰的逻辑链。 区位优势是叩开合作的第一把钥匙。“安徽有奇瑞、江淮、蔚来等车企,是新能源汽车大省,而阜阳作为皖北千万级人口大市,虽在新能源赛道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张波说,“这里有迫切的补能需求,也有广阔的增量空间。阜阳交通优势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双重加持’,也进一步坚定了总部的选择。” 如果说区位优势是“天时地利”,那么阜合园区的服务则提供了关键的“人和”。 项目落地前,园区指定专人全程跟进服务,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推荐并全面检查多个生产厂房,确保符合生产运营需要。项目签约后,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工商注册帮办代办服务,实现“让数据和服务人员多跑路、企业在家办理注册”。针对阜阳英飞源的配套需求,园区发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强化产业协同,让阜阳英飞源在1公里范围内得到零部件供应。 “企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突破的。”阜合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从项目孵化到产业协同,从技术攻关到人才引育,让政策“甘霖”精准滴灌企业需求;同时深化与长三角先进园区及阜阳本地高校、职业院校的协同联动,推动技术、资本、数据、人才等要素向新能源产业汇聚,让“园”与“企”、“研”与“产”双向奔赴,催生出更多硕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