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代颍州官府关照欧阳修后裔

2025-4-25 09:37| 编辑: 刘黎 | 查看: 689| 评论: 0|原作者: 李援朝|来自: 颍州晚报

  欧阳修任职于颍州,归隐于颍州,终老于颍州,颍州就是他的家乡。欧阳修逝世后,历代颍州官府还多次探访欧阳修的后裔,关心和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

  颍州官府为欧阳修后裔正名

  明万历《颍州志》(三卷·古迹)记载:北宋熙宁中,欧阳修致仕归颍,居住在西湖南岸颍州书院旁的“六一堂”内,后逝世于颍州私第。在“六一堂”之东,有欧阳姓氏者祖居在西湖附近,有人以为这是冒充欧阳文忠公的姓氏,然而他们有家藏的《欧氏族谱》,谱上有欧阳文忠公亲书的正楷字。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河南提刑按察司颍州分司兵备佥事王之猷,在颍州任职期间,为了弄清欧阳修后裔的真实情况,特意对居住西湖周边的欧阳姓氏者进行了探访,以示官方的重视。还调取了一部《欧氏族谱》认真研读,后交给颍州衙署存档保管。王之猷还走访了在颍州经商的江西庐陵(欧阳修祖籍地,今江西吉安市)人士,都说欧阳文忠公是有后裔在颍州定居。王之猷通过对《欧氏家谱》的考稽和实地调研,确认居住西湖周边的欧阳氏为欧阳文忠公后人无疑。尽管官府保存的《欧氏族谱》后来不幸散失,但兵备佥事王之猷求真务实的做法,体现了颍州官方对欧阳修后裔的重视和关怀,还对西湖欧阳修遗迹采取进一步的修缮和保护措施。

  万历年间颍州兵备佥事王之猷,调阅欧氏族谱,探访欧阳修后裔并予以关照之事,是颍州旧志的最早记载,比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颍州知州马之骅查访欧阳修后人早了80余年。

  王之猷(1549-1600年),字尔嘉,号柏峰,山东新城县(今桓台县新城镇)人,进士出身,著有《柏峰集》。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六月,擢升王之猷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整饬颍州兵备佥事(治所在颍州,提督庐州、凤阳、淮安、扬州四府)。在颍州期间,王之猷的另一贡献是把刘公祠的前身“报功祠”,从位于大隅首的“仰高祠”迁出,在南城迎薰门(南门)瓮城内重建了“刘公祠”,并在春秋上巳(农历三月三)日,“祀宋太尉刘锜、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等,以顺昌功也。”(明万历《颍州志》九卷·祀典)

  遴选欧阳修后裔任“奉祠官”

  清康熙、道光时纂修的阜阳旧志等记载,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辽阳人马之骅(字飞穆)任颍州知州。他守颍六载(1686-1692年),重士爱民,崇敬欧阳文忠公的人品和诗文,与欧阳修一样喜欢颍州西湖的胜景。马之骅捐俸薪疏浚西湖,以资灌溉,修缮古迹“西湖亭”,亲撰《重修颍州西湖亭记》(残碑现存古西湖遗址会老堂),重修“四贤祠”,易四公塑像以木主。马之骅善诗歌,暇时则单骑出城郭,吟咏于西湖花柳间。他在重修颍州西湖后,以《重修西湖》(佚)诗咏西湖重获新生后的万千气象。阜阳文人宁之杰作《重修西湖和马州尊韵》,“马州尊”即马之骅。其诗曰:

  澄波潋滟一湖春,此日重来气象新。

  花落水流翻玉液,风微浪暖路金鳞。

  平添好景催游屐,拟谱新诗续后人。

  勒石功垂千古目束,只今不厌往来频。

  此诗赞颂了知州马之骅重修西湖,平添胜景,名垂千古的勋业,描绘了西湖碧波潋滟,春暖花开,游人如织的动人景色。

  马之骅还专门到颍州西湖周边村庄,寻访欧阳修的后裔,并遴选出一名文化程度高的欧阳氏后人,经朝廷派遣视学江南的提督学政、江西吉水人李振俗(督学使者)批准,给以“奉祠生”待遇。“奉祠生”也称“奉祀生”“奉祠官”,是明清政府为圣贤等各类祠庙祭祀而设的八品生员,并给予顶戴。入选的欧阳氏奉祠生,专职负责颍州西湖“四贤祠”“会老堂”等祠宇建筑的奉祀与管理事务。

  马之骅从政廉洁务实,劝课农桑,赈济灾民,后遭遇弹劾陷害,不久病逝于颍州。颍州百姓在西湖双柳亭为其筑有衣冠冢。古时春秋两季,常有百姓携酒肴至前烧香祭奠。

  拨给欧阳姓等坡地为“祠田”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由州升府并附郭阜阳县,创建初政务繁忙,朝廷派遣山东德州人卢见曾担任首任知府。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能吏,以善于治水闻名。他任颍州知府期间,疏浚颍州西湖,写有《颍州重浚西湖记》;重修位于颍州西湖的“四贤祠”,撰有《重修“四贤祠”记》;接着制订了下步开挖引水沟渠的工程规划。由于卢见曾施政有方,政绩突出,清乾隆《颍州府志》评价卢见曾:“时初改府,公方正明敏,法制一新。”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卢见曾提拔为两淮盐运使。临行前,他把制订的水利工程规划和未及完成的重要事情,形成了详细的书面清单,向继任者作了殷殷托付。他在《汝阴西湖鞠为茂草久矣,予来守颍始治之,今升新任,临行有作》诗四首中,抒发了不忍离去的心情。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湖北汉阳人孙光祀由刑部郎中继任颍州知府,他按照前任的嘱托,与阜阳县令杨在清查西湖水面及湖坡地召佃认租时,将清查出的被占坡地,优先拨给居住西湖周边的欧阳姓四顷四十亩(约440亩),拨给具体看守“四贤祠”等的道人九十六亩,以为春秋祭享、修葺祠宇等用。此事,清代学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二也有相关的记载:“卢雅雨(卢见曾,号雅雨山人)守颍州,浚西湖,清出湖岸余地,拨四百亩给欧阳文忠后人,以奉祠祭。”清乾隆三年(1738年),欧阳氏后人欧阳义控告张文豹等人侵占“祠田”一案,颍州官府及时出面妥善处理了纠纷,维护了欧阳姓的合法利益。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王店孜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