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孜乡位于阜南县城西北20公里处。据说清朝末年,有王姓兄弟在此经营驿站,逐渐形成集市,因而得名,原名王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归属阜阳大田集区,1952年划归阜南,1983年因为与阜阳的王店重名改为王店孜,1992年撤区后,王店孜、高寨、高庄三个小乡合并为王店孜乡。从阜阳出发去往王店孜乡有很多选择,路况都很好。 我此次主要探访目标是五岳庙古树,因此选择从西湖大道到柴集再由乡道前往,40多分钟就到达了位于王店孜乡五岳村北边的五岳庙,远远就看见了那棵苍劲挺拔的古圆柏。 五岳庙始建于宋徽宗年间,明朝时期重修,清朝初期又再次进行维修,民国时期复修。庙前庙后有900多年的古柏2棵,700多年古银杏树1棵,这3棵古树于1987年被阜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2001年被阜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古树周围建有保护栏杆。 院里陈列着很多展示牌,详细介绍了五岳庙的起源以及各种传说故事。院子里碑文林立,记载着周边知名的各朝各代的将军。 古树身边的大钟,红底金字,轻轻敲一下就声音洪亮。 正殿里供奉着东岳大帝,其余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列两旁,造像精美细致。 五岳庙管理人简单介绍了小庙历史,并向我推荐距离不远的王家祠堂,还热情地给他大叔打电话,安排打开祠堂大门,我一边连声致谢一边抓紧前往。不多远就是王寨村,之所以叫做王寨,是因为这里是王氏祖先从山东迁徙到阜阳的第一个落脚聚居点。 据安徽阜阳宽河王氏族谱记载:在唐末五代之初,三槐堂始祖祜公祖父言公,由太原始居大明府莘县,宋初祜公携家迁居开封城,后由祜公七世孙珊公从开封亲仁里大边乡回移山东兖州,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3年),由宽河王氏始祖赫公通过山东枣林庄(明移民集散地),从兖州徙颍州。宽河王氏祠堂大门口生长着一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圆柏,虬枝道劲,像是在张开臂膀迎接四方来客。1999年,王家后人中的开明人士积极倡导族人集资,成立宽河王氏宗谱宗祠委员会,并翻建整修了祠堂。祠堂建筑占地约5亩,共有房屋12间,东西各有3间厢房,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祠堂每逢清明节当天,风雨无阻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连唱三天大戏。祠堂檐宇下的五块壁画,展现了王氏家族的起源和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 顺着省道一直向南,首先进入视野的是阜南亲情高中。这所著名的民办高中历史虽然不长,但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却是有目共睹。王店孜乡政府就在旁边。 鸟瞰王店孜乡,面积不大,乡镇主体呈A字形,两条主干道在镇子东边汇成一条主路,南侧的商业街承载大部分商业结构。整个王店孜乡的道路都是以著名大学命名的,像主干道同济路,还有复旦路、中科路、清北路、中财路等等。 王店孜乡中心学校位于镇子东侧小河南边,少年宫、老年学校等教育设施都集中在这里。 王店孜乡另一所知名学校阜南农林科技学校位于镇子东侧主干道边。阜南农林科技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安徽省示范职业高中。学校前身为阜南县王店中学,2007年转制为阜南王店职业高级中学,2019年3月与原阜南王店职业高级中学整合,整体迁入原王店职业高级中学校址。学校占地面积302亩,现有教职工2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3000多人。 镇子的商业街区集中在南街,各种业态都有,农资化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等,整体还比较繁华。 逛完一大圈已经是12点多了,随便问了一个当地人,介绍了一家炝锅刀削面,店面不大,夫妻经营,明厨明档,倒也干净。 一大碗热腾腾的刀削面,配一盘猪耳朵,一勺辣椒几瓣蒜,美滋滋,为此行画上圆满句号。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