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端午思屈原,党风话廉洁

2025-5-27 09:55| 编辑: 刘黎 | 查看: 5452| 评论: 0|来自: 中安在线

        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最为人熟知的传说便是“纪念屈原”。屈原,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以其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为后人铭记。他一生秉持正直爱国的理念,政绩斐然,却因遭人陷害而被罢黜流放,最终在两千年前的一个五月初五怀着无尽的悲愤投汨罗江自尽。

  《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投江之前,遇到渔父,老者劝他“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醨”,意即与世浮沉、同流合污;但屈原的回答是,绝不“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他洁身自好、一尘不染,宁可投汨罗以死,也不向浊世低头。

  屈原在《卜居》中提出“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而在《楚辞·招魂》中亦有“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的表述。他不仅是历史上最早提出“廉洁”概念的政治家,更是以生命践行了爱国、勤政、为民、清廉的高尚品质。

  屈原离世后,楚国百姓深感悲痛,为了保护他的遗体免受水族侵扰,他们驾船沿江抛撒饭团,这一行为逐渐演变为如今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两千年以来,一代代人对屈原人格精神的纪念弘扬,衍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而今端午节已然成为传承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表达民众对廉政渴望的载体。古为今鉴,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应从屈原的廉洁精神中汲取力量,努力践行清廉之风。

  立身正,坚守廉洁底线

  端午正阳,和美安康,家家户户包粽忙。粽子以箬叶包裹糯米,棱角分明,象征着爱憎分明的为人处世原则;青翠的粽叶包裹着洁白的糯米,拨开这个小小的粽子,其外清内白的品质,似乎在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应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要时刻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守住廉洁底线,筑牢防腐防线。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不迷失方向,不追逐名利,不随波逐流,坚决做到不取不义之财、不沾不正之风、不干不法之事,以清清白白的行动、干干净净的作为,展现党员干部的高尚品格。

  常体检,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端午时节,艾草飘香。人们采集艾草,将其悬挂在家门口,驱毒辟邪,祈求全家安康。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节假日往往是廉洁自律的“关口”,直接考验着我们的行动作风和思想自觉。端午节临近,党员干部也应从传统习俗中有所感、有所悟,熏艾草驱毒辟邪,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熏一束思想上的“艾草”,对自己进行一次“廉洁体检”,时刻牢记公仆意识、廉洁意识和自律意识,严防节日腐败,远离各种诱惑,坚持不贪不占、不吃不拿。在遵守规矩、知晓戒惧中端正行为,在弘扬正气、颂扬清廉中树立新风,在清新的“艾草香”中保持党员干部的廉洁风范。

  饮“雄黄”,筑牢思想防线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传统说法里,雄黄酒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端午节饮用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护佑身体健康。今天的科学并不完全赞同此说,不建议长期摄入雄黄酒。这里不是真的建议大家饮雄黄酒,而是化用雄黄的寓意。

  党员干部身处重要岗位,掌握着公共权力,难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干扰。我们的“雄黄酒”就是党纪国法,以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要求自己,清除思想中的“毒素”,始终保持自重自省的优秀品质,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主动祛除思想上的“湿气”。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受住考验,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廉洁本色。

  “玉棕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端午节,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我们不只是停留在传统习俗的承续上,更是要践行其“志洁行廉”的精神品质,传承和弘扬廉洁文化,坚守廉洁底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筑牢思想防线,以廉洁自律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周晓丽)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