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可以有多美、多神奇?7月12日至13日,颍泉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团颍泉区委、宁老庄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在颍泉万达广场联合举办“皖美夏日·多彩颍泉”——颍水谣·农遗之歌农产品展销系列活动,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把。 活动分为“七彩夏日·非遗共享”“声乐新秀演唱会”“农产品展销”三大板块。 非遗项目与农产品展销在同一个展区。展区内,针灸、颍淮面塑、刺绣、铁烙画、颍泉布艺、马大娘手工麻花等非遗技艺和作品一字排开,吸引市民品鉴购买。 在“泼雪高氏针灸”展台前,主治医生高波正为一位大姐施针,并辅以中医手法疏解其肘关节疼痛。治疗结束,大姐舒展手臂:“轻松多了!”随即,记者也上前求助左髋部酸涩胀痛问题。他听罢症状解释:“这是局部肌肉紧张所致,我帮你打开‘开关’。”随即在记者右上臂某穴位施针。随着银针捻动,酸胀感蔓延。高波收针说道:“走两步试试。”记者现场绕行数圈,左髋痛感确实缓解许多。 此外,“颍淮面塑”作品《黑悟空》惟妙惟肖;“猫头鞋”萌态可掬;徽菜园“八大块”以乡土风味诠释传统饮食智慧;源中源古法牛肉凭百年卤制工艺,让参观者在氤氲香气中品味时光……由宫廷建筑营造技艺衍生的诸葛连弩,以精巧结构还原古代匠心,成为“技术流”观众焦点。展台上一件古建筑常用“榫卯”模型,由小木块严丝合缝嵌套,记者费尽心思仍无法拆解,其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现场了解到,这些非遗技艺皆经岁月沉淀、匠人千锤百炼而成。以“泼雪高氏针灸”为例,1895年由山东枣庄传入本地,核心为“上病下治,左病右治”,讲究“意在针先,以意领气,手随心动”。颍淮面塑工具极为简单——仅拨子、梳子、篦子、剪刀四样,面团由三成糯米粉、七成玉米粉调和蜂蜜、甘油制成,不霉不裂,可永久保存。猫头鞋制作需经剪样、纳底、绣猫脸等22道工序,鞋面四根鞋带象征家族延续,后跟剪刀形布片与铃铛寓意“扎根稳行”,鞋底鱼纹与“福”字寄托“年年有余”。 农产品展区同样火爆。宁老庄镇蟠桃凭饱满果形、清甜口感成为“人气王”,现摘果实带着露水温润;时令蔬菜、生态粮油等绿色产品集体亮相,彰显颍泉农业绿色发展成果。宁老庄供销社更联动其他县区,实现优质农产品互补展陈,让“好农产”同台竞技。 “本次活动以‘非遗助力农展,文艺为农展引流’为核心。”颍泉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曹永斌介绍,13项特色非遗既具烟火气,更有“硬实力”——可尝、可看、可感,深度唤醒颍泉文化基因;8位歌手现场献唱,悠扬歌声与田园农产、非遗技艺相映成趣,吸引市民驻足。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