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逐“绿”而行 志在千“锂”

2025-7-15 09:33|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76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朱国平 李雪蕊 实习生 刘苏婉|来自: 阜阳日报

   从1月进场建设到7月试生产,再到11月实现量产,银贮(阜阳)科技有限公司仅用10个月时间便实现了从“0”到“1”跨越。

银贮(阜阳)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全媒体记者 徐丹丹 摄


  这家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企业,已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取得两项技术突破——高性能铁基补锂剂材料与超高倍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技术,且均已完成中试验证。

  “区别于市面上的一般材料,我们的材料主打差异化路线,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耐低温等特性。”公司副总经理徐刚表示,今年,企业产值有望达5000万元。

  银贮科技的快速发展,正是阜阳逐“绿”而行、竞跑锂电产业赛道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阜阳已有锂电池相关规上企业11家。

  在阜阳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依托铅酸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基础,园区确立了“提升铅、发展锂”的思路,着力推动铅、锂“双电双循环”。眼下,华拓新能源一期年产3GWh锂电池项目已实现达产,成功进入中国铁塔等头部企业供应链,大容量储能锂电池还广泛应用于5G通信后备电源、民用动力电池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等领域;总投资超20亿元的二期年产4GWh大容量储能锂电池项目已试生产。

  储能巨头南都电源通过旗下华拓新能源(锂电生产)、华铂新材料(锂电回收)、华铂再生资源(铅电回收)3家子公司,已在界首构建起“原材料采购—锂电池生产—废旧电池回收再生”的产业链闭环。

  阜阳界首高新区副主任曹伟介绍,这种全产业链协同模式有效推动了园区产业结构多元化。作为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田营科技园目前年回收加工废旧蓄电池、锂电池160万吨以上,形成了“铅酸电池稳基本盘、锂电池拓新赛道”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铅酸、锂电全产业链能力的循环经济园区。

  放眼全市,阜阳正全力引导构建“材料—电池—终端—回收”四位一体的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在界首市,安徽鑫纪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已投料生产,正推进二、三期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40万吨含锂物料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能力;专注于废旧锂电池、废旧手机和废旧线路板回收再利用的安徽得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已建成年处理1万吨废旧锂电池生产线的基础上,于上月上马了年处理5000吨废旧锂电池及1万吨废锂电极片项目;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干法单拉技术锂电池隔膜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左右。

  在颍上县,安徽锂天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锂离子电池和保护板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18650电池、铝壳锂离子电池、钢壳锂离子电池、PACK电池、保护板等,广泛应用于手机、游戏机、电子书、学习机等领域,产品远销海外,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阜阳经开区,安徽世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马了年产2GWh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

  龙头引领,锂电池企业已在阜阳多点开花,一条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已然成型。

  以锂电产业为基础,我市的新型储能产业也借势而起。目前,全市新型储能产业链已有规上企业26家。

  市光储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围绕锂电等光储产业细分赛道和区域布局,结合龙头企业需求,通过“双招双引”、重点帮扶、基金对接、要素保障、场景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持续壮大锂电产业规模。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