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发作时都喘不上气,心跳得特别快,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但送到医院后,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家人都说我是装病,可那种濒死感真的特别真实。”这是颍上县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杨维鹏接诊的一名患者自述。 杨维鹏说,这名患者的表现属于“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突然、不可预测的强烈焦虑,伴有明显躯体不适和痛苦。 他因“濒死感”被紧急送医 小李(化名)是颍上县城的一名上班族。日前,他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下班,突然感到心慌、胸闷、头晕,很快就“喘不上气”,仿佛濒临死亡。小李惊恐万分,脸色苍白地倒在路边。好心的路人发现后,立即拨打120,将他送往医院急诊科。 急诊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心肌酶谱、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检查,结果提示仅为呼吸性碱中毒,原因是过度换气。医生用简易呼吸面罩罩住口鼻,让小李均匀呼吸,30分钟后他逐渐平静。 “我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严重的心脏病?”平静后的小李再次追问。半年来,这是他第9次被120送进急诊,最严重的一个月发作3次。每次他都问同样的问题,医生也给出同样的回答:“你没有心脏病。” 找不到病因,小李终日惴惴不安,出门需要家人或朋友陪同,因为他不知道那种“濒死”体验何时会再来。 这次就诊后,小李被转诊至精神科。经过评估,他被确诊为“惊恐障碍”。形象地比喻,就是突如其来的“心灵地震”。 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要理解‘惊恐障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惊恐发作。”杨维鹏医生说。 惊恐发作,又称急性焦虑发作,通常始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表现为反复出现的、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强烈焦虑、紧张或恐惧。这种发作往往来得突然,就像患者小李经历的那样,伴随着心悸、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头晕目眩、全身发麻等躯体症状,继而产生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每次发作可能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作不受特定情境限制,可能在任何场合发生。如果一个月内至少发作一次,并且在排除了物质滥用或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后,就可以确诊为“惊恐障碍”。 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预期性焦虑,就像小李那样,总是担心再次发作,因此整日提心吊胆,害怕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帮助,甚至不敢独自外出。“由于惊恐障碍的躯体症状十分明显,不仅患者本人,就连不少医生也容易将其误认为躯体疾病。自从精神科成立以来,我们接诊的多例惊恐障碍患者,最初都是从急诊科、心内科等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杨维鹏说。 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 惊恐障碍发作时应该怎么办?杨维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调整呼吸,缓解过度紧张的状态;然后进行自我安抚,告诉自己“这只是焦虑反应,不会真正伤害到我”。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周围物品、聆听舒缓音乐,或是反复握紧再放松拳头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帮助自己回到当下。 若身边有人正经历这样的痛苦,请务必告诉他:这种濒死感是真实存在的,但并非器质性问题所致。建议在急诊科排除躯体疾病后,及时带着相关检查结果前往精神心理专科就诊,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的预后效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