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北广袤的田野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楝树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流转与丰收守望。近日,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师生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楝树之下,聆听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徐淙祥的故事,沉浸式感受“牢记嘱托种好粮,粮食安全国富强”的深刻内涵,开启一场与农业楷模对话、汲取红色思想养分的精神之旅。 楝树见证:从幼苗到栋梁,映照农业坚守之路 十多年前,楝树不过是稚嫩幼苗,如今已亭亭如盖,五个分枝舒展,恰似五谷丰登的生动象征。这棵树,于徐淙祥而言,是农业生涯的加油站,于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师生而言,是读懂农业人坚守的鲜活教材。 徐淙祥扎根农业数十载,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农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性跨越。在党和国家惠农政策扶持、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他以对土地深沉的爱,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不辍。他种植的小麦攻关田,亩产超800公斤,打破常规、突破极限,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是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践行。就像楝树扎根土地汲取养分方能茁壮成长,徐淙祥深耕农业,用汗水与智慧为粮食高产稳产探路,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牢记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传递红色思想火种 多年来,徐淙祥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多种粮、种好粮”嘱托,对粮食安全有着深刻认知与强烈使命感。此次交流中,他将“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致力于多种粮、种好粮”的信念,传递给现场每一位师生。 这是粮食安全的红色思想传承。在楝树的绿荫下,师生们明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绝非空洞理念,而是像徐淙祥这样的农业人脚踏实地的行动指南。从国家战略层面到田间地头实践,这条守护粮食安全的脉络清晰且厚重,激励着年轻一代接过接力棒,将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在肩头。
技术赋能:解码现代农业,筑牢产教融合根基 徐淙祥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种粮示范基地,深入浅出拆解农业密码。太和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认定历程,是区域农业腾飞的契机,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而他研发的四项小麦优质高产种植关键技术、总结的20项绿色高效种植措施、编写的谚语种植法与栽培规程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现代农业技术不再“高高在上”。 对于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而言,这是产教融合的生动课堂。学校聚焦园林技术等专业,致力于培养懂技术、会实操的现代农业人才。徐淙祥的技术分享,为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与实用素材——从理论知识如何落地田间,到实际操作怎样提质增效,师生们在聆听中明晰。现代农业发展,既需胸怀守护粮食安全的大格局,更要掌握过硬技术,让科技之翼为农业腾飞助力。产教融合在此处交汇,学校育人与农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储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生力军。 精神感召:以楷模为镜,点燃青春奋斗之火 在楝树环绕的交流现场,徐淙祥对农业纯粹的热爱与执着,深深感染着师生。他盛情邀请大家走进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直观体验传递农业魅力,激发服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情。这份热情,化作师生心中奋斗的火种。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徐淙祥为榜样,明确前行方向,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将作业写在大地上。于学校而言,是明晰了育人使命:培养不仅掌握技术,更具备农业情怀与责任担当的人才。 从课堂到田间,从聆听讲座到实地实践,徐淙祥的精神将持续浸润校园,让更多青春力量汇入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保障的洪流。 乡村振兴:以粮为基,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徐淙祥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农业样本”。太和县的现代农业发展,依托技术创新、模式探索,带动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师生参与其中,既是学习者,未来也将是参与者、建设者。当更多像徐淙祥这样的农业人才涌现,当更多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能手扎根乡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将加速照进现实。楝树守望的这片土地,会因人才赋能、科技助力,焕发出更旺盛的生机,孕育出更多丰收的喜悦,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红色思想延续:从楝树到校园,让精神生根发芽 此次楝树下的学习,是红色思想传递的起点,而非终点。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徐淙祥的农业精神、粮食安全责任意识融入教学体系;开设专题课程,邀请徐淙祥等农业楷模定期入校分享;打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田间课堂深化认知;组织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助农生产,让“牢记嘱托种好粮”的思想,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楝树之下的交流,是一次精神洗礼,让“牢记嘱托种好粮,粮食安全国富强” 的红色思想,真正走进师生心里。徐淙祥以一生坚守,诠释农业人的使命与担当。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搭建起青春与农业、理论与实践、当下与未来的桥梁。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