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看一看“忙到起飞”的备战现场

2025-11-6 08:42|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819|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通讯员 李迪 刘雨泉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季如约而至,各大电商平台“抢先购”“满减券”等促销活动轮番登场,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持续释放,快递物流行业迎来年度“爆发季”。记者走访发现,尽管11月11日尚未到来,但阜阳商家、物流企业已提前进入“战时状态”,通过备货扩容、运力协调、智能升级等举措应对考验。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市民防范低价陷阱、虚假宣传等风险。

邮政一线员工忙碌中


  商家:从“云端”到田间备货量同比增长超50%

  11月4日,记者走进安徽田园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云仓”,仓库内一派繁忙景象。产品包装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在鸡蛋上喷印公司名称、生产日期及产品追溯码,完成后迅速装箱。门外等候的快递车辆随时准备将包裹运往各地,“双十一”的生产与发货节奏已然拉满。

  该公司仓库四楼设有专属带货直播间,当天虽未开启直播,但仓库负责人张献坤介绍:“这些订单多是直播团队在周末时段直播时产生的,近期订单量增长明显。”据其透露,自10月中下旬起,公司便进入了“双十一”备战状态,平时线上渠道每日订单量约1000单,近期已增至1500至2000单;若叠加线下销售,订单规模更为可观,线下订单动辄单次几百箱,每箱装有360枚鸡蛋,另有多种规格的礼盒装产品同步供应。

  “公司自有林下养鸡场,养殖规模达6万羽,但‘双十一’期间的产蛋量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张献坤表示,为保障货源充足,公司除依托自有养殖基地外,还与300多家合作农户加强联动,近期加大了采购力度。即便如此,所有鸡蛋在装箱前仍需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与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予装箱,确保流向市场的每一件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在物流配送环节,该公司已与十多家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双十一”期间进一步加大了与各物流企业的沟通频次,实时协调快递车辆,保障包裹能够及时发出。

  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电商经营主体已突破5万个,年网络零售额超亿元的电商企业有2家,500万元以上重点电商企业近150家,进入限额以上统计范围的电商企业达50余家,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的网络店铺超过3万个。同时,当地持续培育“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27个,带动894名农民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中国邮政阜阳处理中心邮件处理大厅内的繁忙场景


  物流业:智能分拣提速日处理量突破53万袋(件)

  同日,记者还前往位于颍东区的中国邮政阜阳邮件处理中心探访。刚进入院内,便看到印有“中国邮政”标识的绿色物流车陆续驶入,工作人员忙着装卸包裹,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邮件处理大厅,拆包区的工作人员正在拆分大号物流袋,将里面的邮件通过传输带送往分拣区。分拣区内,成堆的邮件经系统逐件扫描登记,后通过智能分拣机精准传送到对应的存放袋内,最终,这些邮件会被分发至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的各营业网点,等待投递。

  “公司的业务量从10月下旬就开始持续攀升。”阜阳邮政网路运营中心主任巩地球介绍,10月21日至27日为第一波高峰,邮件处理量达345万袋(件),日均49.4万袋(件),同比增长38%,10月24日峰值达53.2万袋(件),创历史新高。在业务细分上,该时段日均出口国内业务量35.48万袋(件),同比增长35.76%;日均投递量23.32万袋(件),同比增长18.37%,10月26日投递量达24.13万袋(件),同样突破历史峰值。近期业务量略有回落,日均处理量约46万袋(件),预计11月11日前后还将迎来一波明显的业务增长高峰。

  为应对快递增长压力,阜阳邮政公司通过“滚动收寄+动态调度”优化快递收寄处理,提升周转效率。增设各县(市、区)至集包中心加班频次,提高邮件入网时间;新增5条省际直达邮路,灵活利用返程运能,确保邮件及时传递;按每班次20%的比例储备应急人力,保障作业人力充足。同时,推进无人驿站建设、发挥便民站点代投功能,释放投递压力,全方位保障旺季服务质量。

安徽田园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云仓”内工作人员在打包


  消费警示:四招防范“双十一”陷阱

  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也要警惕各类消费陷阱。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提醒,消费者需警惕四大风险:

  低价套路:部分商家采取价格“先涨后降”方式迷惑消费者,建议购物前对比历史价格,勿轻信“全年最低价”;

  规则陷阱:预售、满减等活动需看清使用期限和范围,通过平台正规渠道支付;

  信息泄露:陌生链接、客服来电勿轻易点击或提供个人信息,遇到可疑信息及时向平台或警方求证;

  过度囤货:化妆品、食品等有保质期的商品需理性购买,避免过期浪费;

  消费者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与宣传不符等问题时,应首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购物平台投诉,并提交相关证据,申请平台介入解决。若以上两种方式均未达成一致,可拨打12345(12315)热线向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维权。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