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回归本真,传承好使用好这个“传家宝”,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现代化美好阜阳建设新篇章。 坚守人民立场 把准调查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只有走进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始终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根本原则,所有调查研究都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来展开。离开人民群众,任何调查研究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承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准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查研究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走进院内灶旁,关心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发现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探人民之需,解人民之难”。调查研究一头连着真知,一头连着实践。在实地调研后,要及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并将其运用到决策层面,把制定的方针政策适时落实到实践环节中,让人民群众评价其落实是否到位、成效是否理想,让调查研究的成果真正达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目的,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实事求是 把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才能为政策的制定和施行提供可靠依据。调查研究一旦脱离实际,不仅会导致结果失真,也会给党的工作和事业发展带来严重隐患。夯实调查研究的内容根基,就要调查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调查研究要了解实际、掌握实情,真正掌握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要坚决克服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调查研究要善于去伪存真,探索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调查和研究紧密联系起来,防止调而不研,做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注重守正创新 把牢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必须要守其正。同时,调查研究要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要出其新。“守正”,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好传统调查研究方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形成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如采编二手资料、撰写名人列传、召开讨论会议、实地考察走访、基层下放蹲点、个案典型剖析、个别口头询问等……这些传统调查方法至今仍有重要借鉴意义,用好这些调查方法有助于了解更真实的民意、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创新”,就是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借助互联网、新兴技术开展调查研究,如统计调查法、抽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利用现代科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提升调查研究的实效性。同时,可借助网络平台扩展调研场景,畅通与民众的对话渠道,强化调查研究活动的互动性。 强化制度保障 筑牢调查研究的法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调查研究制度是推进调查研究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的重要保障。持续推进调查研究工作,就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调查研究联系点制度等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就是要严格执行调研程序,采取不同调研方式,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就是要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调研,以上率下,深入基层,增加调查研究的次数和时长,提高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效,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提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和完善联系点制度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责任,确保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常态化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