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申请建房手续多、耗时长,现在手机交材料,一个窗口就能办好,真方便。”9月6日,临泉县陈集镇南杨庄村,村民张前进看着新房即将落成,难掩兴奋。 3个月前,张前进打算拆除老旧房屋,在原址新建住宅。可常年在外地务工的他,面对繁琐的宅基地审批流程不知所措,毕竟过去申请建房,要跑多个部门,凑多份材料,不仅耗时耗力,来回奔波的花费也不少。 没想到,在乡镇工作人员的电话指导下,张前进通过“皖事通”APP发起申请,提交身份证、户口簿等材料,未回一趟村、未跑一个政府部门,“不到15天就有了批复结果。” “村民小组会议讨论、村级组织审查、乡镇(街道)组织联审……”等待批复结果期间,张前进时常打开手机线上查询,审批进度一目了然。 手机提交,线上审批,办事村民“零跑腿”。这归功于我市创新实施的宅基地审批管理“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 市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李彦良介绍,此前,宅基地审批管理一直是群众关切、基层难解的民生“痛点”:申请材料多、审批环节繁、办理时限长,让不少想盖新房的村民迟迟拿不到宅基地批复,不少村民盖房计划一拖再拖。 为破解这一难题,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调研、牵头谋划,推动成立由市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资源等部门深度参与的实体化审批专班,建立“联席会议+联审联批”机制,变“串联审批”为“一表申请、并联办理”,打破部门壁垒。 走进临泉县陈集镇政务服务大厅,“宅基地审批管理‘一件事’集成服务窗口”的牌子格外醒目。窗口工作人员徐克锋正熟练地为村民办理审批业务,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审批流程进度。 “如今,申请材料从8项压减到2项(申请表、宅基地使用证明)。”徐克锋介绍,原本分散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的审批环节,被整合为“一窗受理、内部流转、统一出件”,村民不用再多头跑,审批事项由窗口统一接收后,内部流转至各部门办理,办理结果再由窗口统一反馈给村民。 除了镇服务大厅,村民还可前往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仅需填写《宅基地审批管理“一件事”申请表》《宅基地使用承诺书》,即可通过全省通办系统统一收件,实现“一窗受理”。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办得成”到“办得快、办得暖”,改革后,我市宅基地审批时限从3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在解决审批效率问题的同时,我市还聚力宅基地审批管理中的测绘难题。 测绘是宅基地审批管理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宅基地边界的准确划定,确保不触碰各类红线。以往,村民办理宅基地审批,需要自行联系测绘机构,不仅费用高,还得多次协调测绘时间,十分不便。 针对这一情况,临泉县陈集镇率先探索“政府买单、免费上门测绘”模式。在该镇政务服务大厅,记者看到了镇里购置的专业RTK测量设备,可对宅基地的位置、面积、四至界限等进行精准测量,测量数据实时上传至系统,为后续审批提供准确依据。 “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测绘小队,村民提交审批申请后,双方约定时间,免费上门测绘。”陈集镇农业农村和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梁志刚介绍,该模式实施以来,已累计节省测绘费用近30万元。目前,“政府买单、免费上门测绘”的“陈集经验”已作为标准模式在全市推广。 截至8月底,全市通过宅基地审批管理“一件事”集成服务模式,已办结宅基地审批1282件,占全省总量的48.3%,月办件量稳居全省第一。 “将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服务举措,让群众办理宅基地审批更省心、更舒心、更放心,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政务服务改革提供更多‘阜阳经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