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实践站,和人大代表、社区干部面对面聊了我们小区的充电难题,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民主的温度。”9月10日,颍泉区中市街道居民刘小琴说道。 刘小琴所说的实践站,是前不久刚投入使用的颍泉区中市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接到刘小琴反映的问题后,实践站迅速组织人大代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和物业公司人员召开协商议事会,最终推动刘小琴所住小区在车棚安装40余个智能充电设备。 这个基层实践站建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中市街道三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内议事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显眼位置公示着各级人大代表的姓名、联系方式等,群众打个电话,或“扫一扫”添加微信,就能联系上代表。 不远处,就是颍泉区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心实践站。近日,该站开展了首次进站活动。市、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熊晓珍听取区政府办理闭会期间王凡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医疗机构中患者被遗弃及欠费问题的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王凡代表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注意到,近年来,在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不少家属为家人办理住院手续后便失去联系。这些被家人遗弃的患者,引发医疗欠费、长期住院占用公共医疗资源等问题。作为公立医院,该院尽心尽力照料这些患者,但负担较重。王凡代表提出,要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构建起防范和处置此类事件的长效机制,为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针对王凡代表的意见,区人大成立了督办专班,区政府进行了办理。”颍泉区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心实践站站长刘阳介绍,首次进站活动中,区政府副区长朱杰汇报办理情况;区财政部门负责疾病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管,杜绝因费用问题拒绝、推诿急诊患者;公安部门负责协助医疗机构重点核查身份不明的患者;民政部门负责核实患者是否为无负担能力特殊人员,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实施临时救助……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尽量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据了解,颍泉区人大常委会今年建设1个区级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心实践站、6个乡镇(街道)基层实践站,构建省、市、区、乡镇代表进站工作体系。 为规范进站工作,颍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1+4”工作机制,出台《颍泉区各级人大代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工作办法》等制度文件,明确要求人大代表定期进站开展活动,同时编制详细的进站计划表和轮值表,明确每位代表的进站时间、活动主题和接待对象。加快建设“智慧人大”平台,推动实现代表与群众“线上预约、线下见面”的无缝对接,让代表进站工作更加高效、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站门常开、代表常驻、群众常来、实事常办”。 “进站开展工作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刘阳表示,在这个新平台上,颍泉区各级人大代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民情民意,更有效地履行代表职责。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