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联盟倡议书在阜阳发布,倡议长三角地区各技工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及相关单位以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联盟大会为新起点,用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共同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发展新篇章,为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倡议书指出,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产业密集、人才集聚、产业链完整清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中,区域经济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焕发新生。这一系列深刻变革,既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也为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 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长三角技工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联盟发出如下倡议:一是坚持政治引领,践行技工教育初心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奋进力量。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技工教育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与培训体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 二是强化协同发展,构建紧密合作共同体。秉持“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健全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联盟运行机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举办联盟大会,共商区域技工教育发展重大议题;设立专项工作小组,推进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互聘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具体合作项目,确保各项合作有序推进,形成紧密协作、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技工院校与区域内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课程体系;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实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推广“订单培养”“新型学徒制”等模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匹配度,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四是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办学效能。以“沪苏浙皖年技工教育合作十件事”为抓手,深化改革创新,建设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强成果转化与模式推广,将安徽阜阳技师学院“三转四像”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向区域推广,打造长三角技工教育特色品牌。在校园党建、学校治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技能竞赛等领域深化协作,互学互鉴,构建长三角技工教育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 五是促进区域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深化东西部技能人才培养协作,推动中西部人力资源优势与东部产业发展优势有机衔接,促进产业互补与技能人才有序流动。发挥技工教育在技能培训、人才输送等方面的优势,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长三角技工教育力量。 六是融入国际交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主动参与南南合作、优质学徒制培训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中国技工教育发展经验,共建职业技能培训国际交流合作品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长三角技工教育智慧。 沪苏浙皖2025—2027 年技工教育合作十件事 9月29日在阜阳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联盟大会发布了沪苏浙皖2025—2027年技工教育合作十件事,分别是: 共同打造技工教育区域合作“长三角模式”。联盟致力于打造互联互通平台,建立三省一市联席会议常态化机制,凝聚区域发展共识,推动长三角地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推动政策协同,实现产教融合对接需求、数字技术共享资源、机制创新保障长效,积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技工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推动资源共享和要素流动。积极推动长三角院校之间教师、课程、实训设备、校企合作、技能大赛等资源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和高效共享,推动彼此优势互补。推动长三角技工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技能等级评价标准共建共享,协同提升长三角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新质生产力导向的专业集群。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结合长三角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汇聚资源、协同共建数字化、人工智能、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急需专业,建设一批“新质生产力+特色优势”专业群,以产业导向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推进校企“零距离”融合。鼓励长三角院校之间共享校企合作资源,与长三角企业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引企入校,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鼓励技工院校组织毕业生到长三角园区和企业实习实训,与园区和企业搭建用人“蓄水池”,帮助长三角企业高效解决招工留人难题。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新时代工匠之师。将教育家精神培育融入技工院校教师培养、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建立一支适应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树立技工院校教师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教育家精神行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 联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大对长三角技工教育数字资源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共同组建教师团队,联合开发多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多个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涵盖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职业培训、技能竞赛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长三角技工院校合作办赛体系。制定跨区域的技能竞赛计划,聚焦重点产业紧缺领域,每年举办1到2项省级跨区域联合技能竞赛(含教师能力大赛)或竞赛交流会。统筹技能竞赛激励政策,打造竞赛交流平台,促进世赛、国赛等项目的训练交流及成果转化。 共建技能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整合长三角区域内就业信息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线上提供岗位精准推送、职业测评、就业指导课程等服务;线下举办联合招聘会,组织企业跨区域招聘,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共同推进国际技能交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及南南合作等项目,联合制定国际技能认证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探索建设“一带一路”技能驿站和技能工坊,为海外中资企业提供本土化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服务。推进“技能筑梦”计划,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长三角技工教育国际化水平。 构建长三角—中西部技工教育协同帮扶体系。以“资源下沉、能力共建、长效赋能”为核心,建立长三角与中西部技工院校“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推动长三角优质师资跨区域支教,每年组织2到3次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依托长三角产业优势,帮助中西部院校优化实训设备配置与课程体系,联合共建5到8个区域性实训中心。搭建跨区域学生技能交流平台,每年选拔一批中西部、长三角技工院校学生开展互访研学集训。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