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城市经济坐标中,阜阳是引人注目的存在。 2024年,比GDP总量,阜阳位居全省第四;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阜阳则高居榜二,仅次于省会合肥。 这一看似不协调的指标对比,实际上蕴藏着阜阳未来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 这也是阜阳回答省委“创新之问”如何千方百计激活消费“新蓝海”的底气所在。 “阜阳是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市,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满足于当消费市场的‘跟跑者’,而必须要当区域消费的‘引领者’。”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袁亮表示,接下来全市商务系统将积极主动作为,紧扣省委“创新之问”,聚焦高品质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千方百计激活消费这一阜阳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 在消费这件事上,千万阜阳人的确是热情又大方的。 在阜阳商厦举办的第七届夜宴活动中,6小时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掀起“夜消费”热潮;在安徽春晚年货市集暨乐享阜阳年货大集活动中,超10万人次到场、500万人次线上参与,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在颍州区清河宋街,围绕“宋潮美学”组织丰富演出活动,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限上零售、餐饮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风正一帆悬。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既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大课题,也是城市发展竞争的新赛道,阜阳如何推动消费动能持续走强? 省委“创新之问”给出了解题方向:要把握消费新风口,打造消费燃爆点,千方百计激活消费“新蓝海”。 阜阳正在按照这一思路,加速升级城市消费能级。 要激活消费“新蓝海”,消费场景创新是决胜一招。 阜阳的打法兼具文化味和创新力——推动地域文化与消费深度融合,加速打造拉动消费的“现象级IP”。 ——深挖淮河文化、颍州西湖景观、界首彩陶非遗等元素,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 ——打造双清湾水街、清河宋街、管仲老街等特色街区,举办非遗、国潮、中药等主题市集,避免“千店一面”的同质化竞争; ——激活乡村消费,引导农家乐集中连片发展,拓展采摘、农事体验等功能,同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 越“夜”越精彩,“夜经济”是阜阳消费的亮点和看点。数据显示,全市约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晚间时段消费额占比超50%,“夜经济”已成为衡量阜阳城市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尺。 如何进一步创新“夜经济”场景,放大“夜经济”的消费动能? 阜阳正在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一条以活动为抓手、票根为纽带、项目为支撑的特色路径,推动夜间消费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全面释放夜间消费活力。 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让“到阜阳去消费”成为新时尚,这是阜阳回答省委“创新之问”给出的又一解题方向。 阜阳有底气回答好。 在我国区域经济地理中,阜阳优势充分,既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也是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阜阳城市圈是引领皖北发展的核心区域,支持阜阳建设I型大城市。 阜阳正在主动作为。要成为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必须强,阜阳正在加速“补短板”。 “首发经济”怎么搞?引进来、促创新、育本土,多路并进。 引进来——积极对接引导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住宿餐饮等品牌开设首店、旗舰店,支持新车型首品亮相。 促创新——鼓励本地茧丝绸、酒类、餐饮企业跨界融合,推出联名款、定制酒、特色菜等在阜首发。 育本土——支持住宿业升级打造主题产品,并挖掘培育电商品牌,推动本土潜力品牌线下首发。 “首店经济”也在颍淮之滨多点开花,方兴未艾。 今年以来,阜阳已成功引进安徽首店9家、皖北首店34家。小米之家3C汽车融合体验店、阜阳特斯拉中心、苏宁电器皖北Pro旗舰店、海洋之心餐厅等,已经成为阜阳消费者日常打卡的消费新去处。 袁亮表示,下一步,全市商务系统将紧扣省委“创新之问”,牢固树立“便民、惠民”和“利企、强企”导向,强化外引内育,围绕“文旅体商”协同促消费,更多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让“到阜阳去消费”早日成为新时尚!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