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2025-10-13 09:27|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967| 评论: 0|原作者: 张占金|来自: 阜阳日报

阜合产业园居民小区。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用好文化资源

  阜阳地处中原腹地、南北要冲,位于淮河文化的核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善治之区,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诞生的“老庄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管子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开拓进取,“欧苏治颍”闪耀着仁政光芒,“管鲍之交”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寺门积薪”蕴含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带经而锄”反映了耕读传家的厚重历史,袁寨、插花、枣庄等乡镇名称隐藏着奉献乡里的感人事迹,营、寨、郢等村庄名称承载着先民深刻的历史记忆,“颍州义仓”彰显了扶弱济困的为民情怀,“一人巷”流传着邻里相让的美好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开挖的茨淮新河是集体主义力量创造的伟大奇迹,“王家坝精神”是当代“舍己为人”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暖城阜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就,“四事四权”“邻里互助”“惠泉奶奶”是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丰硕成果……深入发掘和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汲取先贤和当代治理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丰厚滋养。

  赋能基层党建

  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基层党建有机融合起来,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在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日常教育培训工作中,营造学习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抓住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引导基层党员成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推动成风化俗

  民风民俗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需要主动作为、激浊扬清,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开展艺术化宣讲活动,通过“经典诵读”“戏曲展演”“非遗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鲜活表达。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社会宣传、网络宣传、公益活动、文明实践、村规民约等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群众、服务群众,增强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加强社区好人、劳动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工作,为群众日常行为提供示范引领,提高居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依法惩恶扬善,弘扬社会正气,增强居民法治意识,筑牢基层治理的法治底线。

  注重城市“微更新”

  城市“微更新”避免大拆大建、注重绣花式治理的理念高度契合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战略要求,已成为回应民生关切、体现治理温度、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要提升公共空间品质,通过嵌入公共服务、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生活温度,优化邻里关系。注重细节提升,聚焦老旧小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边角用地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微单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城乡居民生活便利性、舒适度和安全感。传承城市文化,坚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微改造,唤醒街巷记忆,重建市民与城市历史空间联结的情感纽带,用心用情呵护城市肌理与历史文脉。

  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发展的痛点就是基层治理的突破点。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加强“三新”领域党的建设,引导新兴领域党员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专业优势与特长,提升行动能力。强化多元参与,引导驻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市场主体等积极参与基层共治。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优化“接诉即办”工作体制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黏性和韧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作者单位:颍泉区委社会工作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