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强AI时代意识形态风险防控

2025-10-20 09:13|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7003| 评论: 0|原作者: 房正宏 屠雪|来自: 阜阳日报

      网络论坛、微博、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AI及其他应用程序等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文化领域带来的风险挑战显而易见。尤其是DeepSeek引发的人工智能浪潮正重构社会图景,多地政务系统、各领域头部企业密集接入DeepSeek模型,AI加速向全行业、日常化普及。直面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文化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挑战,必须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净化网络环境,巩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坚持党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党组)要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做到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识形态责任制管理体系。同时,各级党委(党组)

  负责人应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应用特别是AI技术带来的舆论传播变化趋势,重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AI时代意识形态风险防控,首要的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始终,推动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有序开展,切实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推动网络社会综合治理

      为有效防范化解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挑战,首要的是加强并完善网络立法,为网络执法、网络治理提供法理依据。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已初步形成相当完备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国家已制定《网络安全法》以及《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AI造谣行为进行规制和监管,并规定在技术层面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网络立法体系不断完善,使新技术新应用特别是公民的网络化参与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加强网络社会综合治理。近年来,中央网信办部署并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通过加强网络执法,推动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强化网络舆论引导,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互联网时代的舆情舆论工作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与数智化交互影响下,网络舆论生态呈现出显舆论复杂化、潜舆论显性化等特征。

  立足“互联网+”跨界联合功能及其强大传播力、正视我国11.08亿网民规模的现实,必须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持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四个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此,要强化网络舆论引导,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坚持正确方向,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出问题,牢牢把握网上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其次,坚持技术赋能,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精准性、有效性。适应AI技术深度嵌入网络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的变化趋势,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等先进技术适时运用到内容策划、创作、分发与互动全流程、各环节中,推动网络舆论引导流程再造;并积极利用AI技术创新互动形式,拓展舆论引导空间,使引导模式从单向灌输转向全民共创,实现主流价值破圈传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

  加强网宣队伍建设,巩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意识形态传播离不开平台和阵地,阵地是依托,平台是载体。巩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首要的是打造主流网络媒体阵地、构建并拓展网络空间学术平台,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影响力。为此,需打造一支“红专”结合的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宣传思想工作者及新闻工作者,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要熟悉新技术新应用,在网络空间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党的理论、传播中国声音、体现中国特色。尤其是在AI时代,网宣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技术发展以更新工作思路、提升AI治理意识,探索AI治理机制、提升新技术新应用背景下的网络治理能力,从而在网络空间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扩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守好筑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阵地。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