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从一场大赛看阜阳如何打造技工强市

2025-10-20 09:04|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38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汪乐意 郝思雅 通讯员 金磊/ 文 王彪/ 摄|来自: 阜阳日报

   10月18日,第五届全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阜阳技师学院举行。

  这场全省农民工技能水平的“大阅兵”,不仅是工匠们切磋技艺、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成为观察这座城市如何加快推进技工强市建设的生动窗口。

  本次大赛中,选手们执着专注、专业严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展现了一线实践积累的深厚功底,以及对技艺的极致追求。经过激烈角逐,来自阜阳代表队的选手王一鸣、徐海龙分别斩获农机修理工、汽车维修工赛项一等奖。

农机修理工赛项比赛。


  阜阳代表队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出一线工匠的“硬核实力”。

  而这并非偶然——不久前,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来自阜阳技师学院的宋高奇、何敏,获得网络安全赛项铜牌,并成功入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同样来自该学院的张浩男获得农机智能化技术赛项铜牌。

    技能人才的持续涌现,不仅得益于赛场荣耀的叠加,更源于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构建并完善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市已建成技工院校9所,每年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万人次,为多类人才提升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自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9年举办“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开展各类竞赛281项,涵盖工种158个,承办国家级竞赛1项、省级竞赛21项,参赛技能人才突破8万人次;推荐参加省赛的共有876人获奖,参加国赛的共有202人获奖,16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27人荣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技能人才梯队持续壮大。

  阜阳技能人才培养迈向体系化、长效化新阶段,政策护航下的“技能生态”构建成为关键抓手。

  作为闻名全国的人力资源大市,阜阳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交汇地带,户籍人口超千万。这是巨大潜力,也是提升空间。

  近年来,全市紧扣人才技能提升与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阜阳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

  以阜阳技师学院为例。该校不断探索技工教育发展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转四像”办学模式: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学院开设的专业与阜阳市“6849”产业匹配度达93%,全面服务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先导产业,着力打造新时代工匠人才。学院与宁德时代组建“宁德时代订单班”,按照企业的技能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学生从基础学习、拆装检测到故障诊断都与产线产品和市场同步,经企业考核合格后获得认证证书,进入宁德时代售后服务场站就业。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重点专业本地就业率超过75%。

  今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技工教育联盟大会上,沪苏浙皖更是明确将阜阳技师学院“三转四像”模式向区域推广,打造长三角技工教育特色品牌。

  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55.33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5.38万人。2025年将新增持证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不少于620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将覆盖1.65万人次。

  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汇聚成区域发展的巨大动能。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0亿元、居全国第92位,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6849”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产值(营收)分别达825.2亿元、220.25亿元、211.9亿元、364.59亿元。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

  谋篇蓄势。乘势而上开新局,作为千万人口大市,阜阳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我们将健全‘技能培育、技能提升、技能增收、技能生态’四大体系,积极营造‘社会崇尚技能’的文化环境,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聚焦产业需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6849”产业发展布局培养技能人才;创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搭建产业人才培育交流协作平台;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为阜阳加快推进技工强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