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我市粮食主产区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连日来,各地迅速行动,积极开展农田排涝、散墒整地,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精准指导,助力农户抢抓农时开展秋种,全力保障粮食生产。 近日,在颍东区枣庄镇的田间地头,大型农机往来穿梭,紧张有序地进行土地平整与深翻、播种作业。 种粮大户蒋成文今年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植冬小麦。受天气影响,今年的小麦播种期较往年推迟十多天。如今,他正严格按照农技专家结合土壤实际情况给出的方案,通过适量增加播种量,确保麦苗数量充足、长势健壮。“土地深翻后,农技专家到田里指导我们什么时候播种、怎么施肥,包括下一步的病虫害如何防治等,让我们心里有了底。”蒋成文说。 颍东区枣庄镇蒋楼村党支部书记蒋攀峰介绍,蒋楼村共有8000多亩耕地,此次秋种调集了8台机器同时作业,抢抓农时播种,目前已基本完成。 颍东区科技特派员李超介绍,尽管晚播会缩短小麦生长期,但今年雨水充足,只要强化田间管理,科学落实种植技术,依然能为明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农户要趁着晴好天气及时整地,对土壤过湿地块要尽快排水散墒,切实做到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到80%,达到抓土成团、落地可以自然散开的状态。对于小麦品种,主推高产优质、抗赤霉病、抗倒春寒和抗穗发芽的品种,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避免白籽下地。”他提醒。 连日来,该镇10多名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奔赴各村开展技术服务。针对今年秋种延迟的情况,当地围绕“抢时、选好、管细”三大关键举措,科学整地,抢抓适宜墒情窗口期播种,结合播期与气候变化选准品种、强化田间管理,为小麦生长保驾护航。 在距离枣庄镇60多公里的颍上县王岗镇,类似的抢种场景也正在田间地头展开。当地采用两次旋耕加浅耕的方式降低土壤湿度,通过种肥同播确保施肥均匀,有效解决持续降雨导致的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 当地种粮大户罗应干今年流转了1600亩地种植小麦。“除了浅翻降低土壤湿度,我们还在播种过程中应用了种肥同播、种子包衣技术,做到‘一播全苗’。”他介绍。 今年,颍上县计划种植冬小麦149.2万亩。为提高秋种质量,全县组织316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组分片指导秋种,确保每个村都有一名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科学种田。同时,通过整地开沟排积水,调整小麦种植品种以及晚播精管等,进一步降低迟播晚播带来的不利影响。 颍上县省级农技推广科技特派员王峰介绍:“今年秋种,我们建议将原来的弱冬性小麦品种改为弱冬偏春性品种,这样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势,为明年小麦丰产打下基础。” 除了技术与机械的支撑,农资保障同样是秋种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为全力完成小麦播种任务,各地以降成本、提单产、增总产为目标,积极做好小麦种子、农资化肥、农药供应工作。 在太和县三塔镇楼李村,太和邮政联合村委会将优质化肥直供到村,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实惠农资。“这化肥不赖,还是村里代购的,我们用着方便也安心。”村民刘玉民买完化肥后说。 这一“村邮合作”模式预计为楼李村节约用肥成本5万元,目前已在该县多个乡镇推广。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