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写给市二院抗疫一线母亲的一封信!看哭了

2020-1-30 08:12| 编辑: 刘黎 | 查看: 20428| 评论: 0|来自: 阜阳新闻网

阜阳市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以来,作为指定救治医院的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梯队医护人员已经撤下,第二梯队医护人员上阵。目前第一梯队人员已经进入观察隔离期。


这其中,就有该院感染一科护士长钱娟。为此,钱娟24岁的儿子为她写了一封信,让她辛酸泪下。今天,听她们讲述了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感染一科护士长钱娟


第一梯队19名医护人员“上阵”。第1例病人入院后,钱娟所在的科室就开始排班了。护士倒班,每班3人。2人进隔离区,1人在隔离区外处理病人病历等工作,4小时左右替换出1人。病人增多后,医护人员开始增加,到1月24日大年三十时,有16名护士人员在一线。


刚开始,有些医护人员会担心孩子、家人。为了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每天交接班后,钱娟都要与在班护士聊几句,以便于缓解护士紧张情绪。开协调会时,韩明锋院长明确表示:会与感染科室的团队24小时在一起。大家也很欣慰。


作为第一梯队加入团队的医护人员,钱娟参与过SARS救援、手足口病等治疗。钱娟告诉其他护士:“我怎么把你们平平安安地带进去,还会怎样把你平平安安的带回来。”因劳累过度,钱娟嗓子嘶哑,院领导提出让钱娟先撤出来换别人,但她拒绝了。“我不能把我科室的人放在里面,我要跟他们同进退。”钱娟说,她最感动的是,群里通知要撤出换第二梯队人员时,所有的医护人员一致回复“收到,随时待命!”



在病区内吃饭喝水的问题


病区内吃饭、喝水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如果早上8点上班,钱娟从早起就不喝水,一方面要节省时间,另一方面防护服不够,要节省防护服。最初病区内的医护人员由医院食堂供餐,在缓冲区食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有暴露危险,所以钱娟及其他人常常选择下班后再吃饭。



穿脱防护服


钱娟很熟悉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流程。每次都由她指导其他人员穿上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再戴上防护面屏。钱娟说,熟悉的医护人员大概10-15分钟穿好,不熟悉的需要20-30分钟。脱的时候防护服不能接触皮肤,大概需要30分钟的时间。



刚开始时,需要采大量的标本,钱娟等人工作量很大。实行三级防护,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护眼镜,操作起来很费力。这么冷的天,护士常常浑身湿透。部分病人心里有一定的压力,除了治疗外,钱娟还要做病人的工作,缓解心理压力,工作量很大。


爱,跨越山海


钱娟的儿子今年24岁,在徐州市工作。大年三十下午,他从外地回来过年,给钱娟写了一封信,标题就是《爱,跨越山海》。提起这些,钱娟哭了。



采访中,钱娟告诉记者,其实她最担心的是父母。她的父母今年已经80多岁了。父亲年前刚在北京做完心脏病手术,回来没几天钱娟就加入了第一梯队。刚开始钱娟没有告诉两位老人,从电视看到后父亲打来电话。但钱娟当时嗓子哑不敢接电话,就给弟弟发了信息,让弟弟多去看望。直到27日下午,钱娟才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



护士梅雅杰


连续多天的工作,没有休息好的梅雅杰眼里充满血丝。家住阜阳的她加入第一梯队时,最初家人虽说担心,但也表示理解,每天给她打电话、发信息了解情况。


在病区里,每天是从早上8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但护士的工作结束时,至少得到晚上七八点。



”我接触到第一个病例,是在武汉做生意的个体。他当时来就诊时,就已经有明显症状,第二天确诊,目前在接受治疗。接到通知时,最开始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心里有点慌张,但现在工作已经变得有条理、比较规范了,也不担心了。病人也从开始的不接收到现在安心治疗。虽然现在在隔离观察,但会随时待命。”梅雅杰说。


护士钮富青


钮富青是2个孩子的妈妈,但是她已经有快一个月没有见到孩子们了。二宝才1岁2个月,在老家霍邱由公公婆婆帮忙带着。忙碌的工作,让她只能在除夕那天跟婆婆通了电话,给他们拜年,并报平安。说到这些时,钮富青红了眼圈,眼泪在打转。



工作10年的她自愿加入第一梯队,接触的第一个病例是在武汉打工的市民,回到阜阳时发烧、咳嗽,第二天就确诊了。“刚开始接触病人时,我心里有些害怕。但这是本职工作,我必须要去做。护士长鼓励大家,同时告诉大家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好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钮富青说。


二院院长韩明锋



“医院目前准备了6个隔离病区,收治全市重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作为第一梯队医护人员,疫情严峻,时间仓促,很多同志没有来得及与家人明确说明此事,直接进入隔离病区,进入临床一线工作。该疾病传染性较强,但是大家没有退却,勇往直前,对大家的这种工作精神与奉献精神,表示感谢。”韩明锋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