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傍晚,夕阳为颍东区正午镇陈庄村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金色铺就的乡村路上,乡村教师李磊拄着双拐又出门了。 虽然小学还未复课,但他一直没有闲着,心里被学生的事装满了:不知道小亮、小华家刚装的网络用得怎么样;尤其是小庆,虽然患有脑瘫,却聪明好学,可只有奶奶在家,作业不会做也找不到人问…… 李磊是陈庄小学老师,已在乡村学校教了15年书。 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接连带了几个残疾孩子。对他们,他格外上心,“我不走出村庄,是想让他们能走出去”。 那天,在夕阳的余辉里,这位“拐杖老师”和记者聊起了他和学生们的故事。 身体不行,就用学习来证明 在正午镇陈庄小学里,有位远近知名的“拐杖老师”。 说他远近知名,是因为15年来,李磊先后在30多里外的老庙小学和家门口的陈庄小学任教。无论走到哪,他关爱学生的故事,都被当地群众广为流传。 生于1984年的李磊,自幼便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幸运的是,他有位好父亲,还有位好老师。 李磊的父亲是当地乡村教师,从记事起,父亲便将他放在自行车的大杠上带到学校,边教学边照顾他。到了读书的年龄,李磊便在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求学。 下课时,不能像小伙伴们那样玩耍,李磊就静静地坐在教室角落里反复读课本;为了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李磊从小养成了少喝水、少上厕所的习惯。“一天下来,厕所都上不了几次。” 那个时候,老师们也对这个爱学习的孩子格外关照。 李磊的班主任、现在的陈庄小学校长侯树培常说,小时候的李磊就经常拧着一股劲儿,身体不行,就用学习来证明,“我那时也经常激励他,不要求将来能有多大出息,多读书认字,至少人生能多一种选择。” 腿有毛病怕什么? 我小时候还不如你 让侯树培想不到的是,若干年后,李磊接过了父亲的教鞭,走上讲台。 2005年,从颍上师范学校毕业的李磊被分配到距家30多里地的老庙小学任教。 圆了教师梦的李磊,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周一清早坐三轮车赶到学校,吃住在校园,周五晚上再往家赶。 那个时候,他班里的学生张强有些特殊——自幼肌肉萎缩,行走不便。 因为身体残疾,这个孩子性格上极度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流。 “腿有毛病怕什么?我小时候还不如你,至少你不用靠拐杖走路。”李磊对这个学生格外关注。没人跟他玩,李磊就常常陪他玩,还拿自身举例,跟他说起自己小时候趴在自行车大杠到学校,手足并用爬进教室的事。 渐渐地,在李磊的积极引导下,张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找到了学习的目的,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在老庙小学任教13年,李磊还遇到一个懂他、爱他的伴侣——同为乡村教师的胡秀秀。2014年初,家住老庙的胡秀秀不顾家人反对,和李磊牵手走到一起。 对那些身体残疾的孩子感同身受 2018年,李磊和爱人调到离家比较近的陈庄小学任教。 刚调来没多久,班里也跟着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患有脑瘫的小庆。 虽然是残障儿童,但小庆却是奶奶张世珍的心头肉,吃饭、穿衣、上学,全是她一手包办。 “我说你这样不行,这样不是爱孩子,长久来看是毁了他。”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李磊很是上心,第一时间找到了张世珍。 他认为,小庆虽患有脑瘫,但毕竟已经14岁,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张世珍应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家长不能伺候他一辈子。” 在李磊的帮助下,张世珍渐渐开始放手。在学会照料自己的同时,小庆的学习也开始有了明显进步,从最初班级里的倒数,渐渐进入中等水平。 “农村的孩子,多数父母常年外出,都是爷爷奶奶隔代照顾,这种情况会存在很多问题。”李磊说,因为身有残疾,对那些身体同样残疾的孩子感同身受。为了激励孩子,他经常把自身经历分享给他们,向他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他希望,在自己的带动下,更多乡村孩子,尤其是那些残疾孩子,能够通过读书,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也不能掉队 今年的寒假,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比以往长了许多。 但李磊一点也不闲着。孩子的情况怎么样了?学习有没有受影响?都始终让他牵挂。 教育部门下发上网课的通知后,李磊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生小亮。 小亮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虽说近年来在帮扶下家庭情况有了好转,但仍未装上网络和有线电视。和小亮家情况类似的还有小华家,同样未能装上电视和网络。 “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得知情况后,李磊立即拄起双拐,和同为代课教师的妻子分别赶到两个孩子家,将夫妻俩的手机拿给他们上课。 “那几天,李老师天天按时来俺家送手机,说不能耽误孩子上学。”小亮的父亲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直到相关部门为他们家装上了有线电视。 15日下午,李磊又拄着双拐来到张世珍家,小庆上网课时的作业一次没落下,不过最近几天,他一连几道题都没做出来。小庆就催促奶奶给李磊打电话,没多久,他便上门了…… (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