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老字号 金招牌

2020-4-21 09:0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7979| 评论: 0|原作者: 雪涅|来自: 颍州晚报

  传统文化大都紧扣一个“老”字做文章,“老”是一种沉淀的优良资源,一种不可估算的品牌资产,更是一个地方无可取代的软实力。故而,在此意义上,“吃老啃老”,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前不久,省商务厅面向全省评选“安徽老字号”,阜阳有八家“老字号”上榜,其中有种子酒、文王贡酒知名品牌,也有像洞天春这样的餐饮企业。
  
  种子酒就不用说了,它是阜阳的脸面酒,招牌酒,也是安徽一大品牌,一提“金种子”,立刻会想到徽风皖韵之风情。金种子酒企业文化也枝繁叶茂,可圈可点,阜阳地盘上几乎所有文化活动都能见到“金种子”的身影。他们不但是赞助人,还是各大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酒文化的推广人。种子酒是老字号,是阜阳的金招牌。况且,这些年来,种子酒集团并不躺在“老字号”上坐享其成,他们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不断推出新的酒系列,向养生保健酒进军,开拓新的消费市场,不断为“老字号”增光添彩,让“老字号”这块金招牌焕发出蓬勃的新神采。
  
  洞天春餐饮,恐怕还有很多阜阳人觉得陌生,可但凡去过解放路老街洞天春餐馆的人,无不对那儿的菜品交口称赞,竖起大拇哥。真地道的老阜阳味道,地道的老阜阳风情,地道的老阜阳品貌。可惜,解放路洞天春老阁楼餐馆已不复存在了,那是一幢独栋的木阁楼,门面不大,印象中,它是老式门卯插门,枣红色的门漆,楼梯木制结构,踩上去吱吱作响。楼层隔板也是木头的,经年累月,油光锃亮,老式八仙桌椅、枣木条凳、陶制酒具,古色古香。先前,老辈人总喜欢约两三酒友腻在阁楼上,点上三五菜肴,一壶老颍州佳酿,便能畅饮半宿。当时,因洞天春门脸小,桌位少,外卖也很红火。酒保提一木质食盒,三提四提的都有,装妥了客人点的菜,一路快走,给人送家去。这不由让我记起明人沈石田笔下对“食盒子”的描绘:“……装殽饤核春满檠。豹胎间挟蝗冰脆,乌榄分搀椰玉生。不论多同较奇有,品色输无例赔酒。……”过后,客家宴罢,酒保又一样一样将碟碗收回餐馆。雨日雪天,也不中断。冬日里,餐馆还会送上暖心的火锅碳炉。酒保服务也贴心,春风扑面,满脸堆笑,且价格适宜,童叟无欺。吃这样馆子,真让人过口难忘,又回味无穷。
  
  香港作家葛亮在其散文《好吃记》中开篇即写道:“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不是我嘴馋,我至今还记得解放路洞天春餐馆的几味菜品,像肉枣子,粉鸡汤等,至今念起,仍口舌生津,滋味萦绕。它就像童年小贩串巷时的吆喝,悠长又叫人挂牵。什么叫饮食文化,那就是能够时时勾引起你的味蕾,时时撩拨起你的记忆,并用它幽幽的菜香温暖你,抚慰你,并伴随你长长的生命旅程的那个味道,给你无尽的回忆与怀想。这才是饮食文化的真髓,不光满足你的口福,还能慰藉你的魂灵。
  
  我想,老字号的金招牌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地打造完成的。犹如范石湖诗曰:“铁砚磨成双鬓霜,桑弧射得一绳麻”。老字号的经营者都怀有桑蓬之志,它拒绝急功近利,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与锻造,它是时间的沉淀,是生命的提萃,它更是一个地方的优秀符号。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你会因一缕菜香而想到一座熟悉的城市,一个家温暖的灯火。斯时,我想起前苏联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写《列宁格勒》中的一句诗:“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套用一句“我回到我的洞天春,熟悉的桌椅碗碟,/还有那些永远吃不够的菜品。……”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