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习近平视察安徽四周年特别报道 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2020-4-27 11:15| 编辑: 刘黎 | 查看: 810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王雪洁|来自: 阜阳日报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从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到扎实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四项活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再到促进社会环境和谐、生态环境改善……春风化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拔节生长。
  
  “四项活动”为民服务解难题

      作为阜城典型的老城区,颍泉区惠泉社区去年以来新变化不断:新装了公共休闲座椅、更换了健身器材……设施短板补齐,生活环境更靓,居民们闲来就喜欢出门走走,获得感满满。
  
  在惠泉社区所在的颍泉区,去年以来,“三联四建”活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社区、职能部门联系项目、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居民,社区综治管理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社区无公共座椅”等居民反映的问题更是一一解决。
  
  2019年9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我市正式启动,“遍访贫困对象” “三联四建”“阜阳夜话”“四送一服双联”等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四项活动”随之在全市铺开——“遍访贫困对象”活动推深做实,党员领导干部围绕“访没访、如何访、访到什么问题、给予什么帮扶、提出什么建议”等,加强与贫困乡、村、户的走访联系、指导帮扶,贫困对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三联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综治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更通畅;“阜阳夜话”活动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利用晚间和周末群众在家休息的时间,结合晚间和周末群众出门休闲健身、走家串户、集中闲谈的习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灵活、宽松、开放的形式,与群众面对面谈心、零距离交流,群众的意见、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分别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企业和项目在科技、人才、土地、资金、服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得到及时反映、限期办结……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化“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困难和问题,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产复工。前3月,全市270多名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走访调研帮扶企业项目超过2000家(个),收集问题818个,已办结问题800个。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阜阳,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深入基层、坚持服务群众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心气越来越顺、获得感不断增强。
  
  民生工程织密保障网“ 

      年度民生工程”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金字招牌。2019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目标,从强化资金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建后管养等方面全力抓好民生工程工作,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174.9亿元,33项民生工程按时有序推进,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就业、教育、住房、养老、医疗和饮水安全等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人民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医疗服务与群众息息相关,我市统筹推进“医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药价格,完善医保管理体制,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教育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大事之一,年,我市累计投资2.4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1所、13.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47万个,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基本缓解;553所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加速落地;阜阳一中新校区、阜阳七中基本建成,太和一中新校区、临泉实验中学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高中教育普及攻坚工程扎实推进。
  
  今年,经历了疫情大考后的阜阳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并新增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出生缺陷防治和智慧健康建设3项,加快“智联网医院”建设,建设“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着力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便利,为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平安阜阳让群众安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创新社会治理,738名社区民警、706名包村民警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655支群众巡逻队伍、428名专兼职调解员参与群防群治、化解矛盾,警民合力守护平安取得新发展;阜城主要道口引进人脸识别、视频防控系统,整合视频监控资源1.6万余路,“天网天眼”威力日益显现;“压案件、治乱点、保平安”、夜间设卡盘查等统一行动不断开展,街面案件下降23.8%,“两抢”案件下降56.6%,平安阜阳建设取得新发展。
  
  聚焦交通安全,我市集中开展交通安全源头隐患清零、路面秩序整治、农村安全守护、宣传警示曝光、社会协同共治等“五个专项行动”,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数、交通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下降82%、25%、21.2%,道路交通秩序发生了可喜变化;设立公安“护学岗”、校园“安全岗”,深入推进“前哨”系统、“一键式报警”等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实现全市校园平安无事故;持续加强危爆物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寄递物流“三个100%”、危险物品“六个一律”临时管控等措施,危爆物品管理连年保持“零流失、零被盗、零炸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大提高。
  
  群众的安全感不仅仅来源于社会治理,还有环境的持续好转。在中央、省环保督察组转办案件中,工厂烟气、城市扬尘、生活垃圾污染等污染问题是群众投诉举报的焦点。为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今年以来,我市严格按照“ 差异化、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原则,出台了《阜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工作计划》,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坚持问题整改“ 有声势、有力度、有时限、有结果、有奖惩”,建立落实“ 县级自查、市级复核”的销号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生活源管控,切实强化执法监管,严格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全市空气质量逐步改善。截至4月9日,中央环保督察转办的293件群众信访件已整改销号287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回头看”转办的161件群众信访件已整改销号143件;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的677件群众信访件已上报完成495件,正在开展销号验收工作,好天气多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强了。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