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个月没出屋;计划建民俗展馆供免费参观 阜南县地城镇合东村有位木雕达人,名叫程家意。13年前,这位农民工不顾生意,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木雕工艺品创作上,打造出一个木雕作品私人陈列馆。 他还关注传统农耕文化,四处收购农具老物件,计划建一个民俗展馆。 程家意在创作 与木雕艺术结缘 近日,记者来到合东村。程家意住的是乡下常见的小洋楼,门前堆满了各种木材以及木雕半成品。 “去年我注册了木雕文化公司,全部员工就两人——我跟我儿子。”程家意说,已把做了多年的服装加工生意停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木雕创作上,一是爱好,二来也想把木雕艺术当作家族传承。 谈起与木雕结缘,程家意说,这是一时兴起。 程家意今年45岁,初中没读完便回到家做农活。17岁那年,他只身到天津打工,没挣到多少钱。 1994年,程家意辗转来到浙江嘉兴,做过货运工,也干过装修工。干了几年的体力活后,程家意租用厂房,专门给厂家生产的成品羊毛衫订商标。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2007年一次普陀山之旅,改变了程家意的人生。 首件作品耗时近一年 在游览普陀山时,一座高达33米、气势恢宏的雕像让程家意感到深深震撼。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回家把这雕像雕刻出来。 没有艺术基础,程家意从各个角度拍下雕像,并买来相关画册。回到嘉兴后,他拜托亲友帮忙,花了近5万元买来一块3米多高的木头,开始雕刻。 此前别说木雕,就连画笔程家意也没有接触过,唯一的基础就是少年时曾学过半年木匠手艺。见程家意花了几万块钱买了块大木头回家,还准备了刨子、刻刀等工具,妻子埋怨:“初中都没念完,还玩艺术?” 这丝毫没有影响程家意的积极性。他在木头上画出轮廓,再比着各角度的照片,用刻刀、凿子等工具一点点打磨。 那段日子里,程家意就像着了魔,生意丢给妻子,自己每天对着木头敲敲凿凿,“一睁眼就去雕刻,晚上睡觉时,一闭眼就在脑海里构思如何下刀。甚至,我一连两个月都没出过屋子。” 耗时近一年,程家意的首件作品终于完成。一位多年从事文玩生意的爱好者看后问:“你大学里学的雕塑吧?”得知程家意连初中都没读完,他连称不可思议。 计划打造民俗展馆 此后,程家意对木雕创作兴趣更浓,他四处求购香樟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一门心思搞起木雕创作。十多年来,他共创作木雕作品近400件。 在程家意的一楼大厅里,摆放了十多件大小不一的木雕,其中一件高近3米,“前年曾有北京的商人出价90万元,没舍得卖。” 2017年,程家意转让了嘉兴的加工厂返回家乡,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木雕创作中去。 除了木雕工艺品,程家意还雕刻出大板桌、茶几、椅子、荷花、山水等,对外销售,“以雕养雕”。今年3月份以来,仅大板桌他就卖出8套共6万余元。 不仅是木雕创作,程家意对收藏农用老物件也情有独钟。 在程家意家的二楼上,摆满了织布机、木犁、老纺车、石磨等过去的农具,这些都是他近年来搜集的。在他看来,这些农具记录了老一辈人的勤劳与智慧,把它们收藏起来,让后人铭记历史,肯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程家意说,下一步打算在后院建一个民俗展馆,把创作的工艺品及收藏的老物件都摆进去,无偿提供给人们参观。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