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来阜种菜也挺好

2020-6-5 10:06|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845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潘金铭|来自: 阜阳日报

  在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这么一批来自异乡的工作者,他们在合作社或担任技术顾问,或担任领班,负责给工人分配各项事宜,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合作社的发展贡献力量。如今他们工作在阜阳,生活习惯虽然有很大不同,但这里待遇好、环境好,每个人都说在阜阳工作挺好的。
  
  经验丰富种好菜
  
  一大早,吕美益便赶到田间巡视,看看当天的广东菜心长势如何。大棚里,有的技师在解决前一天遇到的种植难题,有的正在除草、打药。操着一口广东话,吕美益严肃地说:“这批菜心是供港蔬菜,大家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做好质量把控。”
  
  58岁的吕美益是广东梅州人,一年前,凭借着高超的种植技艺被聘请到合作社担任公司总技术顾问,专门负责供港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我做这行已经有几十年了,年轻的时候自己搞种植,现在年纪大了不想那么辛苦,就辗转到各个公司做技术指导。”吕美益说。
  
  上世纪80年代,种植广东菜心在梅州鲜有人涉猎,吕美益和家人尝试种植,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植、管理、销售……常年累积下来,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小小的合作社发展成家族上百人的万亩种植基地。
  
  “种植广东菜心确实赚钱,但也特别辛苦,我年纪大了,累了一辈子,想让自己放松下来。”吕美益说,几年前,他在河南一家蔬菜种植基地做技术指导,去年经侄子介绍,来到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待遇提高了,一年能够拿到几十万元,并且与公司领导和同事相处十分融洽,工作生活都非常舒心。
  
  “供港蔬菜对品质的要求非常高,无论是质量、口感还是农残方面都要符合种植标准,这就要求种植师傅必须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吕美益说,不同季节种植不同品种,还要根据气候和温度的变化调整种植计划,虽然复杂,但吕美益信心十足,一定能将供港蔬菜的招牌做得更加响亮。
  
  走南闯北为生活
  
  “你们几个明天负责采摘,你们负责除草,你们要把土地翻整好……”傍晚,趁着工人还没下班,李彪赶紧将工人集中在一起,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事宜,确保公司每天的生产都能有序进行。
  
  去年上半年,李彪来到合作社工作,在公司负责安排工人工作事宜。对老家在贵州的他来说,来到阜阳工作虽然需要适应这里的生活习惯,但这种走南闯北的日子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从1997年开始,20岁出头的李彪便与蔬菜种植打上了交道。“我们村里全部是做跟蔬菜种植相关的工作,有种菜的,有卖菜的,也有专门做领工的,刚下学那会,我就在一个师傅手下做散工,哪里有活就去哪里。”李彪说,多年来,他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广东、昆明、河南、宁夏……只要能挣到钱,再苦的活他都会干。
  
  渐渐地,勤奋的李彪在这一行积累了较多经验,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他也从一名小工成长为领班。如今在合作社,他一人带领50多名工人,工作虽然不累,但需要时刻操心。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来说,管理非常重要,老板一个人不可能管所有事情,就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帮助管理,这样公司才能有序运转。”李彪说。
  
  来到临泉工作后,李彪把妻子和孩子接来一起生活,待的时间久了,他们越来越适应阜阳的生活环境。“这和在老家没什么区别,一家人在一起,到哪都能安稳生活。”李彪说。
  
  为爱打拼干劲足
  
  和李彪不同,38岁的姚福顺刚来合作社工作一个月,对这里的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但相同的是,他也来自贵州,同样为了生活走南闯北,十几年间都没停下忙碌的脚步。
  
  姚福顺是公司的农药师傅,配好农药后,交给手下的4名工人,由他们负责对大棚里的所有蔬菜进行喷洒。蔬菜有什么病打什么药,不同季节和天气配什么药,具体用量是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姚福顺总结道:“这叫专业人干专业事。”
  
  姚福顺告诉记者,以前没有专门学过配农药,都是这么多年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经验,种植也干过,销售也干过,时间久了,什么都会做了。
  
  工作看似轻松,其实也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公司大老远把我们请过来,肯定希望我们能为公司带来效益,工作虽然辛苦,但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也挺好,来了就不想走了。”姚福顺说。
  
  贵州老家里,妻子不仅要做好家务活,还要照顾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夜深人静时,他们是姚福顺内心深处最大的牵挂。“走南闯北的日子虽然习惯了,但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可是没办法,离得太远,来回路费要花很多钱,没啥事一般不回家。”姚福顺说,每次疲惫时,想到家里人还要靠自己寄回家的钱过日子,立马就能打起精神,虽然很累,但为了他们,一切都值得。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