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牵动千家万户,一头支撑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把“保居民就业”放在“六保”首位,坚持就业优先,全面强化稳就业的各项举措,坚持援企、稳岗、扩就业,牢牢守住稳就业“基本盘”。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09%, 均已提前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 千方百计援企稳岗——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用超4.5亿元,发放就业类奖补1368.08万元4月底,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的账户上多了笔15.75万元的进项。“非常时期,政府给企业发放稳岗补贴,为企业纾困解难。公示一结束,这笔钱就到账了,提振了我们快速恢复生产的信心。”该企业综合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稳岗补贴,企业还享受失业保险返还和社保减免等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节约了开支。 和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一样,全市有44家正常生产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重点企业拿到了稳岗补贴,总额超353.1万元。 企业在,岗位就在,就业才稳。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经营和稳定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时出台《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岗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和外出务工对接工作的意见》等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并全面实施减轻企业稳岗负担、强化返岗运输保障等17条具体措施,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一组数字记录着我市援企稳岗的努力:截至目前,为844家企业办理了失业保险费返还业务,涉及职工10.2万人,涉及金额2539万元;为3124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退还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4394.7万元,为187家大型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减半征收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473.8万元;为493名创业者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7123万元。 “我们简化流程,提升政策兑现效率,加快推动‘补、减、免、缓、退、返’等各项政策落地,帮助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降本减负、纾难解困。”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为企业减负5.62亿元,其中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用4.52亿元,发放就业类奖补1368.08万元。 政策“组合拳”发力,稳岗位、保就业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复工率超过99%,复工企业实际到岗率超过95%。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全力打好援企、减负、扩就业等政策“组合拳”,扩大政策受益面,让更多企业保留、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想法设法搭平台拓渠道——举办190场“2+N”招聘会,新登记市场主体超3万户每周三,位于阜城颍淮大道的市人力资源市场,总会热闹起来,一张张形式简易而内容丰富的展台,成为求职、招聘双方对接的窗口。 像这样的“2+N”招聘会,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190场,共有1911家单位入场招聘,提供用工岗位11万多个,达成意向性协议3449人。疫情期间,我市有关部门还通过开发“阜阳慧就业”招聘求职小程序等,畅通线上招聘渠道,让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就业需求,在人才市场之外,也实现了便捷对接。 拓展就业渠道的同时,我市还着力搭建就业平台。 6月3日,位于阜阳经开区的市“接您回家”创业园内,十余家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超过600名劳动力在这里实现就近就业。在阜阳经开区之外,各县市区也在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摸排各地标准厂房等创业平台建管用情况,因地制宜打造新平台,吸引更多人士返乡创业就业,打响“接您回家”创业园品牌。 抢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机遇,我市落实、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政策奖补、贴息、税费减免等“真金白银”措施,以及“接您回家”活动、阜创汇等平台支持、引导兴业创业,带动更多劳动力稳定就业。 今年以来,全市已新登记市场主体超3万户,其中5月份新登记近万户、同比增长8.65%,成为吸纳新增就业最庞大的平台。 “当前,我市还在通过挖掘内需扩大居民就业,包括进一步支持‘小店经济’‘旅游经济’等业态,鼓励居民通过灵活就业、平台就业增加收入;支持新兴业态发展促就业,进一步引导培育新经济形态,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等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新兴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 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330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扶贫车间就业,187.62万名返乡务工人员上岗午收告一段落,吃过晚饭,颍东区冉庙乡赵集村的董继学老两口坐在自家庭院里,熟练地编起了座椅靠背。 “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手中的座椅靠背,也是董继学老两口增收的新依靠:“材料都是用三轮车从村里扶贫车间拉来的,前天带回家大概有60个,我们俩很快就能编完,差不多能挣200多块钱。” 我市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农民工大市,贫困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做好贫困劳动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才能稳住就业“基本盘”,全面小康成色才更足。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拓展公共就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着力强化就业精准帮扶,切实让重点就业群体端好“饭碗”。 ——按照“四帮四促”活动要求,结合“四个一批”,通过精准摸排人员信息、编印《就业指南》、定期督导调度等方式,扎实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确保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员就业上岗。目前,仅全市261个扶贫车间就已带动8787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3384人。 ——采取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主动对接等方式,已帮助春节期间188万名返乡务工人员中的187.62万人上岗,包括与宁波、义乌、绍兴等十多个城市联系,开展点对点“送您上岗”活动,在全省率先开通免费高铁专列和大巴输送3.5万人返岗就业。 ——建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清单,切实摸清每一个高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深入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同时,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实践锻炼,多方联系企业、事业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合适见习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 “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稳定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市人社局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精准精细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