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今年4月,阜阳迎来全市所有贫困县“摘帽”的历史性时刻。初夏时节,记者再次深入阜阳的乡间地头、扶贫车间,采撷起这片大地上,丰收与播种共同展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生动景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阜阳,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在百度输入“临泉服装”词条,可以得到约3千多万个回答,由此可见临泉服装产业渐成的“江湖地位”。  巨峰服饰公司制衣车间。(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巨峰服饰公司位于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中原轻纺产业城,公司经理赵正宏土生土长,2010年回乡创业,在当地开了两家服装企业。而巨峰服饰公司靠乡临村,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就业。 巨峰一直以外贸生意为主,服装主要销往西班牙、日本、俄罗斯等国,为全球知名品牌巴拉巴拉、ZARA等加工服装。  赵正宏正在查看成衣。(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同所有受疫情冲击的行业一样,赵正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年企业年产值能达到1500万元,而今年到现在只有150万元,订单减少了70%。他以拿在手里、正在为ZARA加工的丝质女装为例说,正常情况下,为这家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连锁品牌加工这样一件服装,可以拿到30多元的加工费,可现在外贸公司只付18元,光够工人的工资钱。 巨峰公司五分之一以上的职工来自贫困户家庭。赵正宏说,再亏不能亏乡亲。好在市、县、镇各级雪中送炭,给企业送来了不少“红利”。赵正宏又算了一笔账:免了企业3个月的房租共3万6千元、复工复产补贴4万元、新增贫困户就业补贴1万5千元、经营实体补贴10万8千元,还对家里有工作条件、有劳动力并且有在家工作意愿的职工,政府按每台机器200元的标准,给予“机器送进家门”补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产业的稳定,就有了发展的后劲。 赵正宏说,这两个星期,他已经在杭州跑了十多天,就是要为企业产品寻找新的出路。他说,他有几个打算:一是在杭州、上海一带建个设计、打板工作室,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打基础;二是开展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他说,看到其他品牌在网上开直播间带货,心里痒痒的,他马上也会“如法炮制”。  巨峰服饰公司制衣车间。(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临泉是“服装大县”,全县各类服装生产企业有800多家,带动劳动力就业5万多人,全县服装企业外贸加工产品比例达到三分之二。赵正宏遇到的新命题,也是临泉服装企业的普遍课题;巨峰正在攀登的新“山峰”,也是临泉服装企业要攀登的新“山峰”。 临泉正在大力建设中原轻纺产业城,总投资29亿元,有望成为当地产业链聚集地。中原地区人口密集,既是各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也是消费类产品企业的“必争之地”。从原料、产品的“两头在外”到“两头在内”,临泉的服装产业,有望换上“新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