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到创业有成的企业老板,临泉县长官镇王营村村民王兴兴在党的政策帮助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眼下,王兴兴正谋划着加大研发投入开拓国内市场,让厂房面积翻一番,销售额突破一百万元,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放弃高薪回家乡创业 这几天,在临泉县长官镇王营村扶贫车间百利服饰有限公司,几十台电动缝纫机在飞快运转,王兴兴正组织工人加班加点生产。这是一批5.5万条男士加绒休闲裤,不日将发往日本。 王兴兴母亲有残疾,父亲在家务农,家庭情况一直比较困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后来,他进入浙江一家羽绒服厂务工,五六年间换了几次工作,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锻炼,迅速成为行家里手。 王兴兴的收入高了,但他把挣到的钱大半寄回家里,让父母还债、看病,养好身体。此时,家乡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脱贫攻坚,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实施,村里在王兴兴家免费寄养了几只能繁母羊,母亲看病吃药也基本不花钱了。村里还安排父亲在保洁公益性岗位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2017年底,家里成功脱贫出列,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8年8月,王兴兴了解到,村里建了扶贫车间,优先支持在外务工人员入驻创业。王兴兴随即就联系了负责村里扶贫车间运营人员,决定回去办厂。很快王兴兴带着1400件衣服的订单回到长官镇,拿出全部积蓄,又向亲朋借了一部分,凑够3万元,购买了11台设备,开启了充满希望的返乡创业路。 在外打拼多年,王兴兴不愁生产技术和产品订单,唯一让他发愁的是流动资金短缺和熟练工人较少。让他没想到的是,镇村干部得知情况后直接来到车间调研,广泛动员各村有服装生产经验的村民到厂工作,驻村扶贫干部还协调解决贷款10万元用作流动资金。1个多月的加班加点,王兴兴最终提前完工,顺利交货,赚到了自主创业第一桶金。 一年多的努力,王兴兴的工厂已经研发了四、五款服装新品,产品涵盖了夏装、游泳衣、校服、羽绒服等。2019年底,工厂产值达到60多万元,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00万元。 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49岁的薛莲芝,全家因病致贫。丈夫2017年在一次扛玉米袋下楼时意外摔倒致腿部残疾,而薛莲芝的大儿子先天性脑瘫,离不开人照料。去年,村里将薛莲芝介绍到王兴兴的服装厂上班。“离家只有几百米远,我中午还能回去照顾一下老公和儿子。” 薛莲芝说,如今她一天可以赚100多元,再加上政府的就业补贴,每月都有稳定收入。 如今,王兴兴的企业带动了33名当地群众就业,其中贫困户11人。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订单如期交货,王兴兴把10多台电动缝纫机安装在韦侠等有就业意向的贫困户家中,并按时送去原料,方便他们居家就业。 “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与淘宝、拼多多等商家合作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 王兴兴说,他还积极与镇里、村里联系,争取将厂房面积扩大一倍,届时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尤其是贫困户就业。 “我自己致富那是小富,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那才是我的梦想。” 王兴兴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