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段郢乡蒲庄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谷猛 “斯斯文文的书生,哪是来扶贫的?”三年前,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三处处长谷猛刚到阜南县段郢乡蒲庄村扶贫时,群众眼光中充满了不信任和质疑。为打开工作突破口,谷猛脱下皮鞋换布鞋,访民情、问民需,建立“民需账本”“办事清单”,从“不被接受”一步步成为群众放心信赖的贴心人。 走访两个月后 列出“办事清单” 蒲庄村位于安徽省北部,两省三县交界处,因地处淮河支流洪河分洪区周边,基础设施薄弱,位于阜南县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带,是全县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7年,刚过40岁的谷猛到这里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当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4户868人,因病、因残占比近70%,脱贫难度非常大。部分老人还吃着压水井,住着土坯危房,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通过两个月的走访,谷猛将群众的心声一一记录在册,列好“民需账本”“办事清单”。 他帮助村里申报了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项目,按照“办事清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村级路网方面,争取并整合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新建道路16.59公里,桥涵84座,基本实现了大框架的道路联通,水泥路、柏油路修到了自然村组。 在农田水利方面,村里建设1000亩高标准农田,解决了群众种庄稼“进不去出不来”的问题;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加强对沟渠、河道垃圾和污水的治理,实施沟塘清淤64000米,终结了臭水沟塘的历史。此外,村里还新建村卫生室、村民文化广场、公厕、村民公园,村容村貌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村集体经济 由0元增长到37.8万元 在2017年一次群众代表大会上,谷猛让大家说一说村里都有哪些产业?“核桃、葡萄、肉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他继续问,发展得如何?没人说话了。 如何破局?谷猛协调联系省市县相关部门多次驻村调研,用两个月时间对全村14个自然村进行走访,逐一拜访当地企业、能人和种养殖大户。蒲庄村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配套完善,具备发展苗木花卉等产业的条件;南部有环境美、人气旺的优势,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好选择…… 利用产业扶贫资金,2017年开始,谷猛带领村里建起了一期50亩草莓大棚,并通过“集体建棚,分户经营,每年轮换”的模式帮扶贫困户一起发展产业。 村民王会昌家里6口人,儿子有语言障碍,因残致贫。他干过养殖、开过果园,但都失败了。2018年,为带动贫困户发展,村里将村集体80亩草莓大棚分片划区,鼓励贫困户包棚,进棚做工学技术。王会昌看准了这一政策,第一个报名带头包了两个大棚。当季,他不但学会了全流程草莓种植技术,还实现增收5000余元。2019年,他再向前迈出一步,开始尝试自己种植草莓。他在家门口自建了占地2亩的两个大棚,种出的草莓品质好,供不应求,一季下来增收近2万元。 如今,村里近50%的土地完成了流转,除了草莓基地、苗木基地,还有冬枣采摘园、龙虾养殖示范田、果园和养鸡场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通过产业发展,村里实现20余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在谷猛的带领下,2019年蒲庄村村集体经济由2017年初的0元增长到37.8万元,贫困发生率由14.4%下降到0.54%,顺利实现村出列。 “做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战线上最能打仗的人。”谷猛说,让广大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他的责任。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