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位八旬老人的防汛情缘

2020-7-25 18:27| 编辑: 王侠 | 查看: 26111| 评论: 0|原作者: 任刚 通讯员 李仲光


      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水位全面上涨,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王化镇,处于谷河、蒙河交界处,洪水水位居高不下,防汛任务非常艰巨。为有效应对这场洪水,避免给广大群众造成财产损失,王化镇组织党员干部、民工奔赴坝堤,24小时坚守,昼夜巡查。
     在卢寨村防汛堤段上,总会看到一群民工在堤坝上细心巡查。在这些巡堤的人群中,一位撑着黑色雨伞、穿着雨鞋、瘦高身材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叫张大坤,今年已经81岁了,每天都紧盯堤坝,认真地巡查所有疑点。
    “今年洪水是十三年来最大的一场。别看我八十多岁,也想为抗洪防汛出一份力。”张大坤说,“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说明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这次参加防汛抗洪工作已经有六天时间了。”
     几天时间里,张大坤老人和防汛人员同吃住,一起巡堤,从没说过累。
    张大坤老人在年轻时,就是一个热心肠之人,喜欢帮助别人,在闲余时间内,不是给村里做些事,就是帮助邻居做点事,只要说一声,一定帮忙,从不计报酬。
    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坤老人经历过1991年、1998年、2003年、2007年和今年五场特大洪灾,特别是2007年特大洪灾,还“立了功”。
    2007年是王家坝第十五次蓄洪。淮河、洪河累计雨量290毫米,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王家坝水位达到29.48米。当时防汛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卢寨村防汛河堤水面宽,风浪大,洪水来势凶凶,在一天下午6点多,张大坤在巡堤时发现堤坝一处泥土松动,有被冲垮的危险,他赶紧前去报告,随后用板车把家里的荻草、木棍、编织袋拉到险段进行抢修,接着许多防汛人员也赶到险段,及时对险段进行抢修,解除了隐患,保住了大堤。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