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天开四闸 蓄洪为全局

2020-8-4 09:15| 编辑: 刘黎 | 查看: 2857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风光|来自: 阜阳日报

 ——阜阳防汛抗洪系列报道之一

7月20日8时30分许,淮河王家坝闸开闸分洪。 记者 郭海洋 摄

    8月1日,阜南县蒙洼曹台退水闸开闸退洪。无数颗牵挂着沿淮行蓄洪区安危的心,如消退的洪水,渐渐平复。
  
  过去两周,淮河难眠。
  
  为缓解淮河上游防洪压力、保障下游城市安全,7月20日8时30分许,阜南县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向蒙洼蓄洪区分洪。5个小时内,阜阳市境内4个行蓄洪区全部启用。
  
  一天连开四闸蓄洪,前所未有!
  
  4个行蓄洪区启用前,2860名非安全人口及其可转移财产,全部连夜安全转移,其中,蒙洼蓄洪区2017名群众在7小时内转移完毕。
  
  转移安置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面对被持续超警、高水位浸泡的堤防和上百个被洪水包围的庄台,坚决确保面积280多平方公里、居民30余万名的行蓄洪区人员安全、堤圩安全、生活平稳、和谐稳定。
  
  防汛救灾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平安度汛的蓄洪区,在告别蓄滞多天的洪水之后,正重新播撒美好生活的希望;惊心动魄的防汛抢险救灾,已镌刻进“舍小家顾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王家坝精神丰碑。
  
  历史性的一天连开四闸

      今夏,阜阳汛情变化之快、形势之严峻,即使对现任阜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兼任市水利局副局长的“老水利”刘琮来说,也是始料未及。
  
  6月中旬以来,全市平均降雨589.8毫米,是往年同期的167.3%,淮河上下游都出现超往年强降雨天气。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水位全面上涨。
  
  7月17日22时48分,淮河干流王家坝水位达到27.50米警戒水位并持续上涨,24小时后达29.09米,距保证水位仅差0.21米。而据此前综合预测,到达这个水位最早也要到21日。
  
  “王家坝闸要开闸分洪吗?上次还在2007年啊。”汛情告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王家坝闸这个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淮河灾情的“风向标”。
  
  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地处淮河上游和中游交汇处。上游山区较多,360公里的淮河河道落差约178米,还有着27条一级支流和100多条二三级支流,一旦洪水下泄,会很快到达王家坝闸。而王家坝闸以下,640公里的淮河中下游河道,落差仅为22米,且狭窄弯曲,河道一旦决口,将造成严重破坏。因此,王家坝闸控制的蒙洼蓄洪区,是淮河干流出现大洪水时,第一个需要启用的蓄洪区,也是淮河干流运用次数最多的蓄洪区。而紧随其后的淮河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等3个行蓄洪区,更是阜阳这个淮河流域“中间洼”里的“洼中洼”。几十年来,4个行蓄洪区,特别是蒙洼蓄洪区,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启用全市境内4个行蓄洪区,又谈何容易。
  
  4个行蓄洪区,面积超280平方公里、居民超34万人、耕地近25万亩,启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庞杂,更关键的是,一旦启用,行蓄洪区农田绝大部分要被淹没,低洼地带居民也要转移,即使搬上庄台、保庄圩,生活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舍了俺们的小家,才能保住大家,这道理俺们都懂,再难也得转移。”面对严峻汛情,行蓄洪区再次作出选择,引洪水进家园。
  
  7月20日8时30分许,阜南县王家坝闸水位达到29.75米,突破历次分洪最高水位,时隔13年后,第16次开闸向蒙洼蓄洪区分洪。5个小时内,颍上境内的淮河南润段、姜唐湖、邱家湖3个行蓄洪区也相继启用。仅蒙洼蓄洪区,在王家坝闭闸前的76小时30分钟内,就蓄洪3.6亿立方米,相当于近26个杭州西湖的年蓄水量。
  
  随着行蓄洪区连续多天的蓄滞,咆哮的洪水逐渐平静。阜阳,以担当与奉献,再次保住了淮河安澜。
  
  七小时生死大转移

      7月20日凌晨1时许,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内曹集镇东郢村里的一处养牛场,村党支部书记梁俊生正帮村民郑明山转移肉牛。
  
  “100多头牛1天至少消耗1吨干草,牛牵走了,草料咋办?”郑明山担心得不行。
  
  “养牛场东边有个湖心庄台,上面有个大晒场,咱连夜把牛赶上去。天一亮,村里就组织人搭简易牛棚,就近从秸秆堆场转移草料,保证储备1个月的量。”连续几个小时奔走、呼喊,梁俊生的嗓子都快喊冒烟了,脚也快跑肿了,还是耐心地打消郑明山的顾虑,动员他转移。
  
  约6个小时前,王家坝水位达29.09米,距离保证水位仅0.21米。随后,阜南县接到指令,蒙洼蓄洪区内4个乡镇非安全区的2017名群众,要在20日凌晨3时前全部转移到位,以备蓄洪区运用。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转移,当夜在4个蓄洪区拉开。
  
  没有疑虑、没有慌乱,听从调令、星夜兼程……凌晨3时前,蒙洼蓄洪区681户2017名居民及其可转移财产,全部安全转移,用时仅约7个小时;凌晨5时前,颍上县境内3个行蓄洪区843名群众也全部撤离、得到安置,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听要开闸,我心里都空了。”得知蒙洼即将蓄洪,阜南县王家坝镇崔集村村民任超一家的第一反应,是“不想撤”。
  
  3年前,任超在蒙洼蓄洪区内承包了540亩低洼地发展种养殖,为避免水患,还特意把田埂加高加宽,堆成了1.5米高的坝子,坝子里养鱼、种芡实,坝子外侧种植粮食、蔬菜。几年的努力,眼看就要打水漂。
  
  然而,当晚村干部传令后,任超一家还是将能转移的物资,用三轮车一趟一趟搬到了保庄圩的家中。他明白,蒙洼蓄洪,是从国家大局出发作出的通盘考量。“这损失就算贡献国家了,等水退了我再去水塘里补一批鱼苗。”
  
  “这是阜阳历史上行蓄洪区安全转移的新速度,非常不容易,要知道以往开闸分洪,一般会提前至少24小时通知做好蓄洪运用准备。”刘琮说,前所未有的转移速度背后,是各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勇于奉献,各方力量火速驰援、全力支持,更是行蓄洪区群众对“舍小家顾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王家坝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四个行蓄洪区平安度汛

      8月1日,在阜南县王家坝镇刘郢庄台下,居民刘冠勤光着脚就下了田,查看洪水退后的庄稼长势。
  
  当日上午,蒙洼曹台退水闸开闸退洪,在蒙洼蓄洪区蓄滞12天的洪水开始重归淮河,重建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迅速在洪水退去的土地里发芽。
  
  蒙洼蓄洪期间,刘冠勤所在的庄台被洪水包围,但居民们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孩子到县城考试,老人看病拿药,有急事外出,采买生活用品……只要说一声,驻村临时党支部和工作队都会帮助解决。”刘冠勤说,最初担心洪水围庄台,卫生方面出问题。后来,县里安排了一名医生进驻庄台,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未雨绸缪方能平安度汛。早在蓄洪区启用之前,全市平安度汛的各项准备、保障工作就已紧锣密鼓展开。
  
  “切实抓好防汛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失万无,确保在保证水位以下不溃一堤一圩、不淹一城一镇、不死一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出现群死群伤。”在提前就防汛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安排的基础上,入汛后,我市又接连对防汛工作进行调度。7月15日、17日,淮河干支流水位快速上涨,我市再次就防汛物资储备、行蓄洪区运用准备、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调度,明确提出“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做好最充分准备”。
  
  4个行蓄洪区启用后的第二天,市委常委会又连夜召开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防汛救灾全过程,全力以赴实现确保人员安全、确保堤圩安全、确保生活必需、确保稳定脱贫、确保卫生防疫和确保和谐稳定“六个确保”目标。
  
  7月26日上午,颍上县姜唐湖行蓄洪区戴家湖涵闸出现破损险情,我市在迅速转移安置8000余名洼地群众,全力排除险情之后,进一步全面严格开展巡堤查险处险等工作,切实把防范措施落实到险情未发之前。
  
  为保障4个行蓄洪区群众生活,阜南县选派133名县直机关科级党员干部、后备干部,进驻131个庄台、6个保庄圩,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防汛救灾工作组组长,防汛救灾抢险、保障群众生活;颍上县组织87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进驻22个庄台,成立临时党支部,在最前线开展防汛救灾。
  
  各级党委政府的未雨绸缪、广大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各方力量的奋力支援,从加强堤圩巡查、处险,到保障群众生活、安全,再到开展庄台巡诊、消毒……一项项贴心、周密的措施,兑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全市平安度汛的目标。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