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和县坟台镇板桥村,流传着一段伉俪佳话,妻子尹翠萍2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丈夫,春寒秋冻,不离不弃,受到乡邻们称赞。日前,尹翠萍获评“坟台好人”。 1974年,板桥村青年王世允在部队服役两年后回到家乡,和同村的尹翠萍结了婚。婚后,王世允被分配到邻村任教,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家庭日渐幸福美满。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冬天,王世允到一名学生家中走访时,途中突发脑溢血,一头摔倒在路边的河沟里,昏迷不醒。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一条命,他却因此落下终生残疾。 最初,经过大量康复训练,王世允可以拄着拐杖独立行走。不料病情突然恶化,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全都用过后,仍然不见好转,王世允彻底倒下了,连轮椅都没法坐,只能躺在床上。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尹翠萍的肩上。 不仅要让儿女吃饱穿暖,尹翠萍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干家务活、下地种田,一个人照单全收。田里做着农活,心里还牵挂着病床上的丈夫,往往一个小时左右,她就得返回家中,看看丈夫是否需要照料。 “他只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三餐变着花样,让他有胃口”“每天要吃好几种药,一样也不能少”“特别是夜里,他需要多次翻身。一方面,长时间一个姿势睡觉,不太舒服;另一方面,会挤压血管,造成肌肉萎缩、皮肤溃疡,需要经常消毒、涂药”……提起日常的照护,尹翠萍深情地说。 王世允的床头柜上放着大大小小的瓶装药物,还有平时喂食的餐具。为了给他理发,尹翠萍买来了理发工具。为了走路不惊动他,尹翠萍在地上铺上一层毛毯……2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护着病榻上的丈夫。 “发生这么大的变故,如果俺嫂子说走就走,俺哥就没人照顾了,几个孩子也就没人管了。这么多年,要不是俺嫂子照顾得好,俺哥也许早就不在了。”王世允的妹妹诉说时,眼眶噙满泪水。 面对夸赞,尹翠萍觉得这是自己作为妻子应尽的责任,“他曾经是保家卫国的军人、任教多年的老师,更是我的丈夫,如果伺候不好他,我于心不忍,也对不起情义和道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