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努力把“最牵挂”的事变成“最放心”的事

2020-8-24 09:1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376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立成 徐风光 杨燕 王雪洁 宋玉洁 杨静文 尚原野 潘金铭 任秉文|来自: 颍州晚报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随处可见的笑脸,传递着阜阳人的温度与热情。
  
  连日来,颍淮儿女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激动之中——“总书记来阜阳了!”
  
  “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希望乡亲们自力更生,继续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亲切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殷殷的嘱托正汇聚起磅礴的实干力量。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最牵挂”的事变成“最放心”的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更大力量。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坚决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
  
  考察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闸。
  
  “总书记安徽考察的第一站来到‘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体现了总书记对淮河防汛工作的深切关怀。”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张家颍说,这对水利人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力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做好防汛和淮河治理。”
  
  “总书记高度关注淮河防汛工作,要求我们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这是我们做好淮河治理工作的根本遵循。”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秦秀华说,将完善4个行蓄洪区的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不断提高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
  
  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在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总书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向正在劳作的乡亲们了解生产恢复情况。他指出,要因地制宜、抢种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争取秋季仍然取得好的收成。
  
  “利民村共有耕地5776亩,目前补种已完成50%。”利民村党支部书记郭西军说,这段时间,村民们补种的荞麦、大葱、红芋等种子,全部是政府免费发放的,这些作物普遍具有易种易活的特性,只要人努力,秋季仍然可以取得好的收成。
  
  汛期仍未结束,防汛不可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当前,防汛救灾任务仍很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受灾企业复工复产。
  
  王家坝镇党委委员、驻团结村干部李磊说,虽然目前防汛形势趋于稳定,但“防汛安全”这根弦不能放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总书记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记在心中、落到实处,发扬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防汛救灾,帮助群众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确保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摆在第一位,以灾后恢复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工作为抓手,把各项救灾救助政策落实落细,努力把‘最牵挂’的事变成‘最放心’的事。”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江利国表示,下一步,将督促各地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公开公平确定救助补助对象,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规范足额发放,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治疗。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了解阜南县开展就业扶贫和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并察看车间生产线,同职工亲切交流。“总书记对扶贫车间的关心、对脱贫事业的关心,让我非常感动。”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恒亮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继续扩大生产、吸引就业,努力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回报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脱贫攻坚越接近目标,要啃的“骨头”越硬。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对扶贫工作的关心关注,进一步坚定了扶贫干部啃“硬骨头”、打硬仗的信心和决心。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史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他们将保持攻城拔寨的劲头,鼓足迎难而上的勇气,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打赢收官之战。
  
  疫情和灾情给扶贫工作带来考验。最近几天,颍上县关屯乡凌圩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许智荣顶着烈日,忙着到贫困群众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总书记强调,要把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精准扶贫,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这给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许智荣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增强精准扶贫“造血”功能,以扶贫车间带动为主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抓好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成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扶贫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六稳”“六保”之首,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解决好就业问题,群众收入水平提高了,就会有意愿以更高的缴费水平去缴纳社保。同时,也会刺激消费,激发市场活力,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市人社局局长桂超表示,总书记安徽考察重要讲话,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自觉站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决心,把握重点、精准施策,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扶贫,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等问题,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紧扣“一体化”“高质量”
  
  奋力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了安徽创新馆,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
  
  “今年是阜阳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的收官之年。”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秦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步伐,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能力、服务体系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引导等多种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建设实力阜阳、大美阜阳贡献科技力量。
  
  “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在安徽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落实再次作出明确部署。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与长三角中心区开展产业合作,加速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市发改委主任高文军说。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长三角区域肩负的国家使命,锚定了新的历史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坐标定位。”高文军介绍,下一步,将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立足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对阜阳提出的新定位,继续打好长三角、高铁市“两张牌”,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优良作风建设年“两个年”,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探索共建省际合作园区,加快上海漕河泾阜阳分区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区与区域重点城市合作共建园区的示范样板、皖北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的示范样板。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哲说,具体到阜阳,就是要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统筹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年底前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习习清风暖人心,殷殷嘱托催奋进。
  
  千万颍淮儿女必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把“最牵挂”的事变成“最放心”的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