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 空壳村”破壳记

2020-8-24 10:18| 编辑: 訾音 | 查看: 27121|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刘文琴 张坤|来自: 阜阳日报

  8月22日早上,看着新鲜的豆角采摘入筐,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村民陈涛喜上眉梢——大棚栽种抢“鲜”上市的豆角,每斤卖到2.5元,加上辣椒等蔬菜,这季收入有望超3万元。
  
  看着陈涛的大棚里抬出一筐筐蔬菜,村党支部书记闫士坤也很欣喜:陈涛承包的是村集体建的大棚,每年每亩按1900元付租金给村里,加上盘活闲置资产增加资产性收益,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破40万元。
  
  而在几年前,因为村里没有当家产业,村集体收入的账本上延续多年的“零”收入让村两委陷入茫然,“村集体没家底,说话都没底气。”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鲁村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支持下,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的收入,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一方面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创新经营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6年,大鲁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筹资10万元,流转土地113亩,建成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轮作马铃薯、大豆、小麦等;村里还将建好的大棚租给有种植意愿和能力的农户,按成本收取每亩1900元的租金。
  
  在发展种植等经营性收入的同时,大鲁村还抢抓政策机遇,结合实际盘活闲置资产,增加资产性收入。
  
  “我们对村里闲置多年的400多亩沟塘进行清淤扩挖,用于养殖鲫鱼、草鱼和白鲢。2019年养鱼收入达1.2万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姜支贤介绍,思路一变天地宽,经过探索和尝试,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账面上的数字一年“跳”上一个台阶。
  
  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自主经营的大棚收入8.7万余元;党群服务中心、大鲁小学屋顶建设的光伏电站增收近14万元;扶贫车间、蔬菜大棚和两个大塘的租金收入近9万元;整合资金入股界首市沙河有限公司,年分红5万元……说起“增收经”,姜支贤一本清账,刚刚过去的2019年,大鲁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34万元。
  
  村集体腰包鼓起来的同时,农户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村集体承包村民的土地每亩每年租金800元,自主经营的大棚、鱼塘优先聘用困难家庭劳力;与界首市佳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接,带动92名贫困户入股,每户每年可享分红500元;与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接,吸纳38名贫困户带资入股,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
  
  2017年,大鲁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目前,仅有5户5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已由5.72%降至0.08%,贫困户人均收入增长至1.07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更有底气,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加快实施和推进。“现在每个村都有小公园,也装了路灯,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村民们对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
  
  闫士坤表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大鲁村将认真总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稳定现有经营、开拓新的空间,通过持续增加村民、村集体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持续壮大增收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