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在一块砖里做学问

2020-8-28 10:0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49320| 评论: 0|来自: 颍州晚报

人物:

王玉童,31岁,阜阳富龙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当选为颍东区人大代表。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集中对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进行表彰。阜阳富龙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玉童榜上有名,荣获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称号,为我市唯一。
  
  近年来,王玉童带领团队钻研新技术,获得8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载誉而归,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不服输、肯钻研,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
  
  “80后”王玉童是一名地道的阜阳人。如今,他时常戴着安全帽,穿着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在生产车间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调试新的生产线。
  
  8年前,王玉童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生产技术的“门外汉”。2012年6月,他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顺利通过招聘进入公司,负责资料管理、材料采购等。当年,公司刚刚起步,在颍东新建利用固废生产蒸压灰砂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时间一长,王玉童渐渐熟悉了车间生产工序、设备配件等,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公司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砖块,变废为宝,很有意义。”王玉童说,原材料有建筑垃圾、热电厂的灰、生活垃圾热电厂的废料、各种工业尾矿等。
  
  期间,王玉童发现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虽然只是生产一块砖,但里面的学问很大,关乎建筑质量和安全。”王玉童说,2014年,由于热电厂提供的原料有限,他将目光瞄准了阜城大街小巷的建筑垃圾。
  
  王玉童没日没夜地待在车间,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配比,不断调整比例进行试验。最终,他成功地研究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合格砖块的生产工艺配方,并荣获专利。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不服输、肯钻研的干劲,王玉童带领团队获得8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
  
  期间,王玉童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成为公司副总经理。
  
  “不同的‘废弃’材料,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合理运用就可以变废为宝。”王玉童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就是一块块砖的垒砌
  
  记者:首先恭喜你获得殊荣。你是如何看待这次获奖的?对下一步工作有何影响?
  
  王玉童:这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近年来,我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公司被列入颍东区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我们看到了做大做强的希望,更增加了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信心。我会和公司上下一起扎实苦干,推进全面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成省内智能装备制造和绿色建材龙头企业。
  
  记者:你是如何理解自己从事的工作的?
  
  王玉童:我们生产的虽然只是一块砖,但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就是一块块砖的垒砌。我会认真对待每一块砖,这也是我对待工作的态度。
  
  有很多原材料可以制成砖块,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霍邱一家铁矿曾与我们取得联系,希望我们能够“消化”掉他们的铁尾矿。在现场探访时,我们发现铁尾矿堆积成山,成为企业难题,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接着,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试验,终于研究出“配方”,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看着堆积如山的废弃物,变成码放整齐的砖块,再变成高楼大厦的一部分,我感觉很有意义。
  
  记者:从一名“门外汉”变成技术骨干,你是怎样做到的?
  
  王玉童:一块砖的成长历程并不简单,原材料配比、消解,压制成型,机械码垛整齐、编组,再等待入釜(蒸压釜养护压力容器)、蒸压蒸养、出釜打包养护。这些生产步骤,缺一不可,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产品的质量影响都是极大的。
  
  在研发产品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技术,但更需要虚心和耐心。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时常这样告诫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到其他企业参观,不断学习提高。与此同时,还需要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在研发中,我会一点点摸索,不气馁、不放弃,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记者:你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玉童:实体企业的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小则财产损失,大则人员伤亡。每周五下午,我都主持召开安全生产环保例会和大检查。安全生产这一块,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无论多么严格都不过分。自投产以来,公司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此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跟随时代潮流的关键。最近,我们成功研制出砌块整体无托盘打包系统,通过在制坯阶段利用工业机器人码垛成理想垛型,在出釜后重新编组码垛出叉车孔,用打包带、缠绕膜打包包装。目前已经成立新公司生产这套设备。
  
  记者:除了做好技术以外,你还负责哪些事?
  
  王玉童:我还有个身份是颍东区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会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我们公司解决周边群众就业200多人,让10名下岗职工成为公司生产骨干,安置了3名退伍军人,为2名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辅导。
  
  前段时间,我们发现陈油坊和徐庄道路不平整,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一方面向公司汇报并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带领员工一起修整路面25处。此前,我们还多次捐资,为贫困村脱贫攻坚提供助力。如:为颍东区冉庙乡赵集村捐款3万元、为颍州区九龙镇姬庙村捐款3万元等。每到逢年过节,我会和员工一起带着米、面、油等看望当地困难群众。我本人现在还常年资助颍泉区1名贫困学生。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